首页> 中文学位 >基层法院民事“送达难”问题的剖析及其化解
【6h】

基层法院民事“送达难”问题的剖析及其化解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基层法院送达难的现状和问题

(一) 法院民事送达现有送达方式的概述和功能定位

1、直接送达

2、留置送达

3、电子送达

4、委托送达

5、邮寄送达

6、转交送达

7、公告送达

1、基层法院送达方式的现状

2、基层法院送达方式存在的问题

二、基层法院送达难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民事送达法律规定不完善

(二)基层法院送达机制不健全

(三)基层法院送达惩戒措施缺位

(四)基层法院所辖地区人口不确定因素

三、各地破解基层法院送达难问题的实践探索和经验

(一)浙江法院破解基层送达难问题经验

(二)江西法院破解基层送达难问题经验

(三)广东法院破解基层送达难问题经验

四、进一步破解基层法院送达难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一)注重送达理念的提升

(二)完善程序法中送达制度的规定

(三)建立稳定、高素质的送达队伍,转变送达观念

(四)加大送达地址确认制度的推行

(五)推进电子送达的适用

(六)建立、完善送达信息共享机制

(七)建立妨害送达追究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基层法院送达难的问题在中国由来已久,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审判效率。这一问题的产生,是经济、社会、法律制度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虽然中国法学界的各类学者对送达难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过很多意见,但是由于中国法律修订的滞后性,及司法实践的种种制约导致送达制度一直都没有受到真正的重视。虽然《新民事诉讼法》对送达制度进行了修订,但仍然规定得过于简单、笼统,缺乏可操作性。民事送达从表面上看是法院一项简单的事务性工作,实际上却是连接民事诉讼各个环节的桥梁和纽带。在中国庞大的基层法院体系中,其民事案件送达现状令人担忧,由于基层法院有其特殊的现状,大多基层法院面临“案多人少”的巨大压力,片面追求结案率,送达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民事送达机制不完善,加上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等因素,例如基层辖区内的自然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增多,法律意识薄弱,户口空挂、人户分离情况普遍,企业法人经营地和注册地不一致,近三年来欠发达地区出现的“拆迁潮”等现象,导致基层法院在民事送达过程中,一旦出现以上情况,原告无法提供当事人的住址,法院通过公安户籍部门也无法找到当事人,送达工作如何继续?送而难达、送而不达、瑕疵送达,送达不能、拖延送达等已成为常态。鉴于此,本文展开对基层法院民事“送达难”问题的探讨。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阐述基层法院送达难的现状和问题,对法院民事送达现有方式进行概述后,再重点概述基层法院民事送达现状,并阐明基层法院送达难的状况(通过分析案例)。 第二部分是分析基层法院送达难问题的成因,分别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主要是从立法、基层法院现状、基层辖区现阶段呈现出的特征、变化情况等进行阐述。 第三部分是各地破解基层法院送达难问题的实践探索和经验,分别对浙江、江西、广东等地的送达现状和送达经验进行探索。 第四部分是提出进一步破解基层法院送达难现状的对策建议。从导致基层法院送达难的成因入手,提出对策和建议,解决送达难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