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西十万大山盆地上三叠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6h】

广西十万大山盆地上三叠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图清单

表清单

1 绪论

1.1选题目的及意义(Foundation and Purpose)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Research Status and Existent Problem)

1.3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Research Contents and Technical Line)

2 区域地质概况2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2.1区域构造概况(Regional Tectonic Situation)

2.2地层发育特征(Formation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2.3 沉积充填特征及演化(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3 沉积相研究3 Research Of Sedimentary Facies

3.1沉积相标志(The Sedimentary Facies Marks)

3.2 典型沉积序列(The Sedimentary Sequence)

3.3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The Sedimentary Facies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4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4.1经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The Classic Sequence Stratigraphy)

4.2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Theory And Tesearch Methods)

4.3层序界面识别(Identify The Sequence Interface)

4.4剖面(钻孔)各级次基准面旋回特征及对比(Profile (drilling) Time base-level cycle characteristics at various levels and contrast)

5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以广西十万大山盆地上三叠统为研究对象,在现有地质调查及勘探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进行详细的野外地层剖面观察描述和分析,开展沉积环境及其演化的研究,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划分,并对本区的聚煤规律进行了分析。
  根据野外观测的地层剖面及钻井岩心中所观察到的岩性、沉积构造等特征,将研究区晚三叠世地层划分出6类24种岩相类型。古生物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总体上指示了陆相氧化环境。总结出了两种类型的沉积序列,并根据各岩相在垂向上的组合关系及在平面上的分布,识别出3种沉积相,分别为河流相、湖泊相及冲积扇相,平垌组主要为滨浅湖沉积,扶隆坳组主要为辫状河沉积。
  以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将研究区上三叠统划分为3个体系域:水进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和低位体系域。以钻孔剖面为研究对象,根据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结合十万大山盆地研究区所处的构造-沉积背景、钻孔位置及岩心剖面发育特点,识别并确定了钻孔岩心剖面的层序界面。对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进行了划分,分为A型和C型两种类型,五种亚类型。A型结构的短期旋回层序主要在河道沉积位置分布,以河道及边滩沉积为主;C型则主要存在于泛滥平原等低洼沉积区。中期旋回分为五种类型,通常由若干A型或A+C型的短期旋回组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