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煤泥水整流脱泥槽结构优化研究
【6h】

煤泥水整流脱泥槽结构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Research Contents and Research Target)

2 文献综述

2.1 干扰沉降分级理论(Theoretical Study on Hindered Settling Classifi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2.2 干扰沉降分级设备的研究现状(Current status of research on interference settling classification equipment)

2.3 小结(Summary)

3 结构优化

3.1 初步分析(preliminary analysis)

3.2 结构优化设计(Structural optimization design)

3.3 结构整合(Structural optimization design)

4 基于FLUENT脱泥槽结构参数模拟

4.1 模拟前期处理(To simulate the early treatment)

4.2 脱泥槽模拟分析(Simulation analysis of mud removal tank)

4.3 小结(Summar y)

5 实验研究

5.1 实验系统(Description of Experiment System)

5.2 实验煤样(Experiment Materials)

5.3 实验方法和实验效果评定指标(Experiment Method and Experiment result evaluation)

5.4 入料流量和入料浓度对脱泥特性的影响(The Influence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and Structure Parameters to Desliming Effect)

5.5 错配量的验证(Verification of Miscellany Rate)

5.6 底流夹细问题(the underflow clip problem)

5.7 小结(Summary)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Research and Conclusion)

6.2 主要创新点(The Primary Innovational Point)

6.3 展望(Prospects)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煤泥水脱泥技术一直是矿物加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论文是在中国矿业大学自主创新干扰沉降设备上的继续研究,对煤泥水整流脱泥槽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使用Flue nt进行结构参数模拟,并通过实验探索找出优化后脱泥槽的最优操作参数。
  根据煤泥水整流脱泥槽存在的缺陷,通过改变入料方式、调整槽体结构、增加反射伞和调整整流区等来优化设计脱泥槽。
  脱泥槽需要模拟的结构参数:入料方式、反射伞距离中心入料管喷口距离、反射伞直径、整流管管径、槽深、槽倾斜角、底流口直径。使用Flue nt进行脱泥槽八个单因素探索,由仿真结果确定最后脱泥槽的结构参数:中心入料,反射伞距离喷口端10mm,反射伞直径为100 mm,整流管管径为6 mm,槽深为200mm,槽体倾斜角为120°,底流口直径为30 mm。
  对设备的入料流量、入料浓度这二个参数进行单因素实验,得出它们对脱泥效果的影响规律。<0.5 mm的物料入料,脱泥槽的入料高差在100c m和入料浓度在60g/l时,脱泥槽的脱泥效果最好。错配量的验证表明,底流夹细的问题得到了改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