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掺杂电极无隔膜电解制备次氯酸钠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6h】

掺杂电极无隔膜电解制备次氯酸钠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为了解决常规无隔膜电解氯化钠产生次氯酸钠的有效氯量低的问题,本文采用电镀法在钛电极上电镀钌和铱,研究钌和铱的催化性能以及对电极效率的影响。论文选择水合三氯化钌和氯铱酸铵作为基础镀液,利用正交法研究镀液优化配方,通过调控电镀时间、电镀温度、电镀电压等条件,筛选制备有效氯产量高的电镀电极;结合XRD、SEM-EDS、XPS等手段表征电镀后钛电极上钌和铱的表面形态、分布情况以及相同元素的不同氧化态的相对浓度,从而获得影响电极效率的根本原因。研究结果表明: 1.电极制备的优化条件为:当钌离子浓度为5 g/L、氯化铵浓度为30 g/L、氨基磺酸浓度为20 g/L、硫酸铝浓度为0.8 g/L、电镀温度为30oC、电镀时间为300 s、电镀电压为-0.8 V时制备Ru/Ti电极的电催化性能较优;当钌离子浓度为5 g/L、铱离子浓度为1 g/ L、尿素浓度为0.2 g/L、电镀温度为70oC、电镀时间为300 s、电镀电压为-1.2 V时制备Ru-Ir/Ti电极的电催化性能较优。 2.优化的电解条件:电流密度为20 A/cm2,极板间距为1 cm,电解时间为1 h,不串联。在20oC以下,pH为8-11时电解氯化钠,此时电流效率高于未优化前的平均水平。 3. 利用线性伏安和循环伏安法对Ru/Ti电极和Ru-Ir/Ti电极进行电化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此电解反应为可逆反应。生成的次氯酸钠稳定性受水中的氨氮、有机氮、亚硝氮和还原性离子影响。 4. 采用XRD、SEM-EDS、XPS等手段来表征电镀电极。结果表明:Ru-Ir/Ti电极比Ru/Ti电极的表面金属镀层更加致密、均匀,电解氯化钠时的催化性能较好;通过比较不同浓度的Ru-Ir/Ti电极,发现钌离子主要起催化作用,而铱离子催化效果较钌离子差一些,但是可以使镀层表面更加均匀、致密,使电极的寿命增加。本研究提供了一种了电镀法制备高性能电极的方法。

著录项

  • 作者

    刘忆玲;

  •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
  • 学科 物理化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冯莉;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Q4;TM9;
  • 关键词

    掺杂电极; 隔膜; 电解制备; 次氯酸钠; 催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