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播期、播量和移栽密度对宁粳1号机插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6h】

播期、播量和移栽密度对宁粳1号机插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机插水稻现状与研究进展

1.1.1机插水稻生产概况

1.1.2关于机插水稻的秧龄

1.1.3关于机插水稻的播种量

1.1.4关于机水稻的移栽密度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供试品种及地点

2.2试验设计与管理

2.3测定项目

2.3.1秧苗素质测定

2.3.2叶龄与茎蘖动态

2.3.3主要生育期茎蘖、干重、叶面积

2.3.4水稻产量结构测定与实产

2.3.5数据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播期和播量对宁粳1号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

3.1.1播期和播量对宁粳1号秧苗田间发根力的影响

3.1.2播期和播量对宁粳1号秧苗苗高的影响

3.1.3播期和播量对宁粳1号秧苗地上部干重的影响

3.1.4播期和播量对宁粳1号秧苗茎粗的影响

3.1.5播期和播量对宁粳1号秧苗单位面积成苗数和成苗率的影响

3.2播期、播量、移栽密度对宁粳1号产量和产量结构的影响

3.2.1不同播期、播量和移栽密度产量的方差分析

3.2.2不同播期、播量和移栽密度产量的差异

3.2.4不同播期、播量和移栽密度对宁粳1号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3播期、播量和移栽密度对宁粳1号茎蘖动态和成穗率的影响

3.3.1播期、播量和移栽密度对宁粳1号茎蘖动态的影响

3.3.2播期、播量和移栽密度对宁粳1号茎蘖成穗率的影响

3.4播期、播量和移栽密度对宁粳1号叶面积的影响

3.5播期、播量和移栽密度对宁粳1号干物重的影响

3.5.1播期对宁粳1号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5.2播量对宁粳1号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5.3移栽密度对宁粳1号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6播期、播量和移栽密度对宁粳1号氮素吸收的影响

3.6.1播期对宁粳1号氮素吸收的影响

3.6.2播量对宁粳1号氮素吸收的影响

3.6.3移栽密度对宁粳1号氮素吸收的影响

4结论与讨论

4.1结论

4.1.1移栽秧龄和播量同时影响着秧苗素质

4.1.2不同播期、播量和移栽密度对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4.1.3不同播期、播量和移栽密度对茎蘖动态和成穗率的影响

4.1.4不同播期、播量和移栽密度对宁粳1号干物重的影响

4.1.5不同播期、播量和移栽密度对宁粳1号氮素吸收的影响

4.2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试验于2006—2007年,在江苏省姜堰市沈高镇双徐农场进行,设计不同播期(5月16 日、5月2l 日和5月26日播种)、播量(80g/盘、100g/盘和120g/盘)及移栽密度(1.5万穴/亩、1.7万穴/亩和1.9万穴/亩)条件对宁粳1号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研究,期望为宁粳l号机插稻播期、播量及移栽密度的合理确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如下: 1、秧苗素质的优劣最终影响产量,随着播种后天数的延长,株高、苗基粗均在不断增加,秧龄30天表现为最大。但田间发根力、成苗率、成苗数却随秧龄增加而下降。干物重随着秧龄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均在播种后25天左右出现干物重消减的趋势,秧苗素质开始急剧下降。随着播种量增加,株高和每平方厘米成茁数增加,而在田间发根力、地上二部干重、苗基粗和成苗率上则减少,秧苗素质表现为下降的趋势。 2、随着播期的提前、移栽秧龄的延长,产量呈下降趋纷,红秧龄20到30天范围内,秧龄平均每增加一天,每亩产量平均下降17.0kg。标准秧盘每盘播量在80克到120克范围内,随着播量的增加,产量呈下降趋势,播量平均每增加lOg,产量平均下降14.7kg/亩。移栽密度在1.5万穴/由到1.9万穴/亩范围内,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移栽密度每增加0.1万穴/亩,产产增加 9.2kg。在本试验中,以秧龄为20天、播量为80g/盘、移栽密度为1.9/万穴/亩产量最高。 随着移栽秧龄与播种量的增加,结实率和千粒噩增加,亩有效穗、每德粒数和产量下降。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亩有效穗、总颖花量和产量大幅度增加,而结实率和千粒重有所减少。 3、秧龄和播量影响秧苗素质的同时对后期生长产生影响,随着播期的提前、移栽秧龄的延长和播量的增加,返青活棵速度减慢、发蘖势下降、高峰苗延后导致后期成穗率降低,有效茎蘖数减少。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基本苗增加,最终成穗数也呈增加趋势。 4、群体各生育期的LAI的规律表现为秧龄20天(5月26日播种)>(5月21日播种)>(5月16日播种);播量80g/盘处理>100 g/盘处理>120 g/盘处理;移栽密度1.9万穴/亩处理>0.7万穴/亩处理>1.5万穴/亩处理。 5、不同播期、播量和移栽密度处理在各时期的F物质积累比例基本上差异不大,总体表现为拔节到抽穗的干物质积累比例最高,其次是抽穗到成熟期,最低是拔节前。经济系数差异不大,随着播期的提前、移栽秧龄的延长总干物重积累呈递减趋势,随播量的减少和移栽密度的增加总干物重积累呈递增趋势。 6、各生育期氮素积累及总吸氮量的规律表现为5月26日播种>5月21日播种>5月16日播种;80g/盛处理>100 g/盘处理>120 g/盘处理;1.9万穴/亩处理>1.7万穴/亩处理>1.5万穴/亩处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