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宫得健泡腾栓”的制备及临床试验
【6h】

“宫得健泡腾栓”的制备及临床试验

代理获取

摘要

“宫得健”作为一种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制剂,前期临床实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治愈率和愈后一次授精妊娠率分别达到92%和67%。本研究通过对该药物剂型的改进,成功研制了“宫得健泡腾栓”,并对其质量、安全性、抗炎作用、体外最低抑菌浓度及奶山羊子宫内膜炎模型和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观测。
   根据文献资料及前期预实验,我们选用聚乙二醇-1000(PEG-1000)作为泡腾栓基质,选用柠檬酸和碳酸氢钠作为泡腾崩解剂,吐温-80作为表面活性剂,加入1%的山梨酸钾起防腐作用;选择PEG-1000与无水乙醇(比例为9:1)混合物作为栓剂的包衣材料,制备了“宫得健泡腾栓”,其外观性状、重量差异、色泽等质量检查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稳定性试验表明:“宫得健泡腾栓”对温度和湿度敏感,故应低温、密封、干燥保存。
   “宫得健泡腾栓”急性毒性试验中,以最大浓度(1g/mL)和最大给药体积(0.4mL/10gb.w)给小鼠灌胃,未测出LD50,改做最大给药量试验,其最大给药量大于40g/kg,表明“宫得健”的毒性极小。
   “宫得健泡腾栓”抗炎试验中,“宫得健”高剂量组(0.2g/10gb.w)和中剂量组(0.1g/10gb.w)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水肿和棉球所致肉芽组织增生,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体外抑菌试验表明,“宫得健泡腾栓”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05g/mL、0.25g/mL、0.25g/mL、0.1g/mL。
   子宫内膜炎模型的建立:利用奶牛子宫内膜炎临床病例分离、纯化的大肠杆菌作为菌种,子宫角插管建立奶山羊子宫内膜炎疾病模型。经临床症状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诊造模成功,然后用“宫得健泡腾栓”进行治疗。
   “宫得健泡腾栓”对奶山羊子宫内膜炎的治疗试验:将18只造模成功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Ⅰ组灌注1%环丙沙星溶液20mL;Ⅱ组投泡腾栓一粒;Ⅲ组用生理盐水对照,每3d给药1次。结果在用药3~4次后,Ⅰ组、Ⅱ组病羊的全身情况和子宫排出物的理化性状均有明显改善。
   自患病奶牛子宫分泌物中分离得到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头孢类与喹诺酮类药物对以上细菌有高度敏感性。用环丙沙星和“宫得健泡腾栓”治疗3次后,奶牛的全身情况和子宫排出物的理化性状均有明显改善,且“宫得健泡腾栓”治疗效果与环丙沙星组相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