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备用水源地选择与保护研究
【6h】

城市备用水源地选择与保护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备用水源地选择与研究现状

1.2.1 国外备用水源地选择

1.2.2 国内备用水源地选择

1.3 本文研究意义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备用水源地水量平衡分析方法

2.2.2 重点控制污染物筛选方法

2.2.3 环境风险因素分析方法

2.2.4 备用水源地适宜性等级评价方法

2.3 技术路线

第3章 备用水源地水量平衡分析

3.1 备用水源地归类分析

3.1.1 分类及定义

3.1.2 备用水源地特征

3.2 备用水源地水量平衡分析

3.2.1 备用水源地水量需求分析

3.2.2 水资源供需系统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重点控制污染物

4.1 污染物检索清单

4.2 重点控制污染物筛选

4.2.1 筛选原则

4.2.2 筛选程序

4.2.3 筛选过程

4.3 重点控制污染物清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环境风险因素分析

5.1 风险识别

5.2 风险概率

5.3 综合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备用水源地适宜性等级评价

6.1 分级评价指标体系

6.1.1 指标系统构建

6.1.2 指标权重确定

6.1.3 一致性检验

6.2 适宜性等级划分

6.3 综合分级评价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实例分析

7.1 区域概况

7.2 水资源概况

7.2.1 河流水系

7.2.2 现用水源地概况

7.3 扬州市区备用水源地选择

7.3.1 供需水系统分析

7.3.2 水质分析

7.3.3 环境风险分析

7.3.4 适宜性等级评价

7.4 备用水源地保护

7.4.1 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7.4.2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及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课题研究情况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如何挖掘城市现有水资源潜力,建设备用水源地,以保障城市饮用水安全,是城市稳定和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本论文以地表水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在经济发展较快和水资源相对较充裕的南方城市,备用水源地的选址因素与保护措施问题。论文从水量平衡分析、重点控制污染物选择、环境风险三个方面分析备用水源地选址要求,并对不同选址方案进行适宜性评价。
   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备用水源地水量要求包括发展预留水量、风险应急水量和两者兼顾水量三个方面,通过城市需水量预测和供水系统平衡分析,确定需要建设的备用水源地类型,并确定其选址对于水量的要求;备用水源地水质影响因素包括污染源因素和污染物因素,污染源因素的核心问题又归结为污染物问题。通过筛选国内外相关水质标准污染物,将备用水源地重点控制污染物分为出现频率较高的污染物、毒性较高的污染物、强致癌性污染物和国内外关注度较高的污染物四大类,并对比国内外有毒有害物质名单,得到各类型污染物清单;备用水源地环境风险包括航道风险、陆地化工企业事故风险和陆地交通运输事故风险三种类型,选址风险要求主要取决于现用水源地风险和城市供水保证率。
   (2)将备用水源地的适宜性等级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有多处水域符合选址要求时,将备用水源地的选址影响因素分为核心选择因素和辅助选择因素,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确定各待选水域的适宜性等级。以综合分级指数GCI表征备用水源地适宜性,GCI越大,表明适宜性越好。
   (3)以扬州市区为例,通过分析扬州市区城市供需水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得出扬州市备用水源地建设应以风险应急建设为主要目的;通过划分控制单元,进行风险分析,最终确定扬州市区备用水源地优选顺序为长江三江营上游5km-三江营下游2km控制单元、芒稻河/夹江控制单元、长江沙道河口-三江营上游5km控制单元、长江军桥-扬镇汽渡控制单元、廖家沟控制单元、新通扬运河控制单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