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混播草皮缓冲带农业面源污染拦截效果的试验研究
【6h】

混播草皮缓冲带农业面源污染拦截效果的试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农业面源污染

1.1.2 问题提出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缓冲带净化机理研究

1.2.2 缓冲带定量化研究

1.2.3 缓冲带适宜宽度研究

1.2.4 草皮混播相关研究

1.2.5 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草皮缓冲带不同草种混播比例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

2.1 研究内容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依据

2.2.2 植被及供试土壤选择

2.2.3 试验装置模型图

2.2.4 缓冲带主要考虑因素及组合方案

2.2.5 试验方法

2.2.6 水质分析方法

2.3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2.3.1 TN去除效果分析

2.3.2 TP去除效果分析

2.3.3 不同浓度污水对氮、磷污染物去除效果比较

2.4 本章小结

3.混播草皮缓冲带布置方式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

3.1 研究内容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主要考虑因素

3.2.2 试验方法

3.3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3.3.1 TN去除效果比较

3.3.2 TP去除效果比较

3.3.3 混播草皮缓冲带最适宜宽度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4.混播草皮缓冲带结构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

4.1 研究内容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地及植被、坡度选择

4.2.2 试验依据

4.2.3 不同试验装置及缓冲带结构设计

4.2.4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TN去除效果分析

4.3.2 TP去除效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课题研究情况

声明

展开▼

摘要

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当前点源污染治理己初见成效,但是面源污染由于量大面广、变化快、污染规律复杂,治理任务艰巨。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利用植物体系构建生态缓冲带,可以有效截留陆域面源污染物,改善河道、湖泊水质环境。
   本项研究考虑白花三叶草对TN的去除效果较好,而高羊茅对TP的去除效果较好的特点,在扬州大学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了混播草皮缓冲带对农田径流污染物去除效果的模拟试验,研究缓冲带草地草种合理混播比例、布置方式和结构形式,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1)白三叶与高羊茅混播比例为1:3的草皮缓冲带对TN、TP的去除效果最好,在TN、TP进水浓度范围分别为7.78~27.22mg/L和0.47~1.61mg/L的试验条件下,白花三叶草与高羊茅混播比例为1:3的草皮缓冲带对径流水和渗流水中TN、TP的去除效果较好,并且植物生长状况良好,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和生长恢复能力。
   (2)在TN进水平均浓度为17.89mg/L,TP进水平均浓度为1.04mg/L的试验条件下,3~12m宽度的缓冲带宽度对TN、TP的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其中对渗流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优于对地表径流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5m宽度时TN、TP去除率提高分别达到11.42%和15.98%。生态缓冲带宽度为12m时,对农田径流中TN、TP的去除率达到80%左右,说明宽度越宽,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越好。
   (3)在TN进水平均浓度为17.89mg/L,TP进水平均浓度为1.04mg/L的试验条件下,不同结构下混播草皮缓冲带对水中TN、TP的去除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生态草沟结构下的混播草皮缓冲带对TN、TP的去除能力还是明显强于其它结构下的混播草皮缓冲带,其对径流水TN和渗流水TN的去除率分别为51.08%和58.75%,对径流水TP和渗流水TP的去除率分别为51.31%和65.29%。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