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石涛世俗观念研究
【6h】

石涛世俗观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清初画僧石涛

1.1 明末清初历史背景

1.2 石涛生平

第二章 石涛一生思想的递变

2.1 石涛少年时期思想的递变

2.2 石涛青年时期思想的递变

2.3 石涛中年时期思想的递变

第三章 石涛世俗思想的体现

3.1 石涛世俗思想在社会活动中具体体现

3.1.1 欲向皇家问赏心

3.1.2 两次接驾康熙

3.1.3 “踏草幽蓟”入燕京,“诸方乞食苦瓜僧”

3.2 石涛世俗思想在绘画作品中的体现

3.2.1 身世凄凉,志昂扬

3.2.2 “高僧水墨吊淮扬”

3.3 石涛世俗思想在绘画题跋中的体现

第四章 石涛世俗思想的总结

4.1 石涛绘画艺术的历史价值

4.2 石涛世俗思想下的绘画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自近代以来“清初四僧”的绘画一直是现代文人喜欢研究的对象,四僧山水画所传达出的人文情怀,也一直倍受关注。但是在以往的研究中关于他们思想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选取四僧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石涛做个案研究。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往往,皆为利往。人无不为利益奔波,并且乐此不疲。在明末清初那种江山易代的历史背景之下,真正做到舍名弃利的没有几人,石涛也不例外。在他取得极高艺术成就的同时也流露出世俗的思想,身世的凄惨、现实中的苦闷,通过绘画的方式解脱,而遁入佛门也成为石涛寄托情怀的方式。自明末清初以来山水画的创作达到了高潮,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与前代山水画相比不仅是题材、笔墨方面的革新,更多的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的驱动之下文人心灵及思想上的转轨。石涛的绘画是他心灵的归渡,寄托亡国之痛、哀思之感。他的内心是未脱俗的常人,是一个有强烈内心冲动的人。出家为僧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全性命,形势所逼迫,其真正的内心并不想做和尚,他从骨子里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本文从石涛的思想产生、转变与革新等几个方面进行一下几部分的阐述和研究。 第一部分从时间上总体概述明末清初的历史背景并且对石涛的生平做一个介绍。通过这两点引出石涛世俗思想产生的的原因。 第二部分讲述石涛一生思想的递变,从石涛思想的递变中寻找世俗思想的影子。具体从经历、郊游、绘画几个方面着手探讨,重点论述石涛世俗性思想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及世俗思想的体现。 第三部分重点探讨石涛的世俗思想在绘画、诗文、题跋中的体现。通过石涛的接驾和问赏于皇家的思想做深入的研究,剖析其世俗思想的具体体现。 第四部分总结全文,对石涛世俗思想进行概括和延伸。

著录项

  • 作者

    张佳佳;

  •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

  • 授予单位 扬州大学;
  • 学科 美术学(国画)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徐邠;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石涛;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