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遗”与非“非遗”:民俗音乐的时代境遇——黔东石阡县说春和哭嫁歌的保护与传承调查
【6h】

“非遗”与非“非遗”:民俗音乐的时代境遇——黔东石阡县说春和哭嫁歌的保护与传承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非遗研究学术回顾

(二)“哭嫁歌”的研究

(三)“石阡说春”的研究

四、创新点

五、研究方法

(一)田野调查法

(二)访谈法

(三)文献分析法

第一章 石阡历史文化场域

第一节 石阡历史沿革

第二节 多民族交融下的特殊人文生境

一、社会结构探究

二、节庆仪式过程中的族群凝聚力

三、石阡民俗在非遗文化模式中的适应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非遗保护:石阡说春艺术

第一节 石阡说春程式仪礼

一、春官加封

二、县官带头扶牛行耕

三、身着官服,商议说春

四、走村串寨,入户说春

五、为春官挂红

第二节 各朝各地地方志里对说春仪礼的重视与记载

一、古典籍、地方志中的立春仪礼

二、时代转捩——旧礼制逐步废弛

第三节 口传仪式中的历史文化记忆

一、石阡说春历史溯源

二、石阡说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封氏家族溯源

第四节 石阡说春音乐本体分析

一、音乐形态特征分析

二、春词文本分析

第五节 石阡说春价值——非遗仪式文化空间对群体的内聚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非遗”:石阡仡佬族哭嫁歌

第一节 哭嫁歌仪礼程序

一、婚前

二、婚礼

第二节 哭嫁歌音乐本体分析

一、音乐表现形式

二、哭腔旋律

三、押韵

四、节奏

五、修辞表现

六、当地语言风格对句式的影响

第三节 哭嫁歌价值体系

一、民族心理特征的表达作用

二、人际网络的联系加强

三、维护封建礼教统治到渲染气氛表演功能的转变

四、仪式中口传文本程式化及情感力量的表达

本章小节

第四章 “非遗”与非“非逮”:时代境遇比较

第一节 非遗:石阡说春打造中的问题

一、申遗之路

二、申遗热问题

第二节 非非遗:石阡哭嫁歌

二、申遗之囧——底层矛盾利益诉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非遗”与非“非遗”:启示与展望

一、非逮与非非遗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二、促进地方政府实施非遗保护政策

三、强化传统民俗文化认同

四、制定非遗节庆保护发展战略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非遗”在本文中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的音乐文化,“非‘非遗’”则指还没有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保护的音乐文化。
  贵州石阡县自古历史悠重,钟灵毓秀,民俗荟萃。人文景观熔铸民族活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古越这块土地上灿若星河,熠熠生辉。已进入“非遗”保护项目的“石阡说春”和还未进入“非遗”保护名录的仡佬族哭嫁歌作为当地民众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符合“活态”保护要求最有影响力的音乐事项,在地方性“非遗”保护的政策实施和民俗活动中发挥重要的启示作用。
  当“非遗”保护进入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就逐步衍生出诸如政治、经济、传承人、民族认同等各种当下学术研究范式中的尖锐话题,并带来对“非遗”保护后续一系列影响的多元理解与认识以及政策的推动改进。“非遗”需要专家学者打造更广阔的“文化空间”,而现今国内的非遗实践中评选标准由国家制定,进入名录的非遗项目通过政府包装挖掘必然能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但这种选择性的保护方式也会导致名录以外的优秀传统文化少人间津越发凋敝,未能在民俗保护和地方性资源开发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因此,各地政府部门在人、财、物等资源的投入上如何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水平,行政力量如何引导众多优秀传统民俗文化进入大众视野,进而改善其生存发展的环境空间,推动民间文化的当代传承,任重而道远。
  本文以石阡花桥、坡背、坪山、尧上等地的田野调查中的口述史材料为主要研究内容,运用音乐人类学、民俗学理论以及人类学理论和方法,重点分析当代“非遗”语境下民俗音乐思维观念与传承保护方式的变化与坚守,进而揭析和思考“非遗”保护中普遍存在的民俗文化的申报和保护中的问题与程式,为地方“非遗”保护和文化发展提供新的认知视角和研究角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