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赣江流域底泥中杀虫剂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6h】

赣江流域底泥中杀虫剂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项目选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样品采集

2.2 仪器与试剂

2.3 样品前处理

2.4 样品分析

2.5 质量控制(QC)与质量保证(QA)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赣江流域底泥中杀虫剂类POPs污染特征

3.2 赣江流域土壤中杀虫剂类POPs污染特征

3.3 底泥、土壤中杀虫剂类POPs残留的相关性分析

3.4 赣江流域底泥中杀虫剂类POPs的空间分析

3.5 赣江流域杀虫剂类POPs的生态风险评价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赣江是江西省内第一大河,是沿江居民饮用水的主要来源。由于赣江流域周边地区曾经大量施用杀虫剂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机氯农药,OCPs),因其难降解性导致环境中有大量的残留。残留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赣江流域,给沿江居民及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对赣江流域底泥中杀虫剂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临水垂直插管法”对赣江流域底泥及土壤进行采样,并对所采集样品采用索氏提取方法(Soxhlet Extraction,SE)进行前处理。经气相色谱法(GC-ECD)检测样品中10种OCPs(如DDTs、HCHs等)成分含量。以OCPs的含量为切入点,结合ArcGIS9.3、SPSS11.5、Minitab15、Excel2003等软件,探讨了OCPs的分布特征和来源,并对其生态毒性进行了分析评价,以期为赣江流域的污染控制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数据库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赣江流域底泥所检测的10种OCPs中,除β-HCH有个别点未检出,其它9种检出率为100%。底泥中 OCPs总含量范围为11.81~39.20μg/kg,平均值为21.68μg/kg,其中以DDTs残留含量最高。DDTs平均值为10.40μg/kg,异构体以p,p'-DDT为主;HCHs的平均值8.24μg/kg,异构体以β-HCH为主;HCB和Heptachlor含量相对较低,平均值分别为1.87μg/kg和1.18μg/kg。OCPs组分分布特征分析表明,它们除了来自环境中的早期残留外,仍然有新的外源输入。
  赣江流域底泥中OCPs总残留量高于土壤,土壤中OCPs平均值为18.65μg/kg,DDTs和HCHs平均值分别为11.93μg/kg和4.01μg/kg。与江西省内修水河、抚河底泥中OCPs污染情况比较,赣江流域底泥中的残留量相对较高。和国内外的其他水系底泥中OCPs残留量水平相比,赣江流域底泥中OCPs污染总体处于中等水平。
  赣江流域底泥中OCPs空间趋势分析表明各组分都存在趋势效应,结合Kriging插值方法获得了赣江流域底泥中OCPs含量的等值线图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空间分布特征存在很大差异,HCHs和DDTs残留量较高的分布地区分别位于赣江流域的中下游和中上游,HCB和Heptachlor残留量较高的分布地区位于赣江流域下游。
  采用Ingersoll风险评估标准评价赣江流域DDTs的生态风险。赣江流域中上游底泥样品DDT异构体的残留量大于毒性效应中值(ERM),说明中上游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该河段底泥中的有机氯农药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赣江流域底泥样品DDTs的总残留量介于毒性效应低值(ERL)和毒性效应中值(ERM)之间,说明底泥中含有机氯农药毒性风险小于75%。赣江流域土壤中HCHs的生态风险较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