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酸性和活性染料对大豆纤维染色性能的探讨
【6h】

酸性和活性染料对大豆纤维染色性能的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第一章概述

摘要

引言

1.1大豆纤维的制造及其结构和性能

1.1.1大豆纤维的制造

1.1.2大豆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1.2大豆纤维适用的酸性和活性染料简介

1.2.1酸性染料简介

1.2.2活性染料简介

1.3大豆纤维染色的研究进展

1.4本课题研究思路和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酸性染料对大豆纤维的染色性能

摘要

引言

2.1实验材料和方法

2.2结果和讨论

2.2.1pH值对上染百分率和染色深度的影响

2.2.2染料结构与pH值敏感性的关系

2.2.3染色温度对染色深度的影响

2.2.4升温上染速率曲线

2.2.5酸性染料拼色实验

2.2.6提升性能

2.2.7三种纤维酸性染料染色性能的比较

2.3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活性染料对大豆纤维的染色性能

摘要

引言

3.1实验材料和方法

3.2结果与讨论

3.2.1染色温度对染色的影响

3.2.2纯碱用量对染色的影响

3.2.3元明粉(芒硝)用量

3.2.4提升性能

3.2.5 Everzol ED染料与其它活性染料染色深度的比较

3.2.6上染和固着速率曲线

3.2.7水洗牢度测试

3.2.8碱处理后大豆纤维元素分析

3.3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大豆纤维活性染料SEFR值测试与研究

摘要

引言

4.1实验材料和方法

4.2结果和讨论

4.2.1上染和固着速率曲线

4.2.2部分活性染料的SERF值

4.2.3三种纤维对比实验

4.3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大豆纤维生物酶皂洗工艺的探讨

摘要

引言

5.1实验材料和方法

5.2结果和讨论

5.2.1酶洗工艺对活性染料的适用性

5.2.2染料在酶洗液中的脱色速度

5.2.3染色牢度的比较

5.3结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硕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大豆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纤维,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对其染色性能的研究对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就弱酸性染料和活性染料对大豆纤维的染色性能进行系统试验,旨在探索大豆纤维基本染色规律。同时,对新型的生物酶皂洗剂对大豆纤维的皂洗工艺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弱酸性染料对大豆纤维染色宜在85~90℃温度,对大豆纤维有着很好提升性能;大豆纤维pH值的敏感性随着染料分子量的降低、磺酸基/分子量比值的增加而增加;浅色染色pH值可控制在6左右,中深色pH值应控制在4~5之间,深浓色pH值应控制在4左右;大豆纤维的移染性能和解吸性能明显好于绢丝和羊毛;推荐的深浓色三原色是:Everacid橙N-G、红N-B和藏青N-5R;鲜艳色三原色是:Everacid黄N-MR、红N-RFL和蓝N-RL。乙烯砜和乙烯砜/一氯均三嗪双活性基活性染料对大豆纤维具有很好的提升性能,比较适合大豆纤维染深浓色。乙烯砜/一氯均三嗪双活性基活性染料对大豆纤维的理想染色温度是70℃;大豆纤维染色时的纯碱用量较棉纤维低,中色染色的纯碱用量为4~6g/L,即使是深浓色染色,纯碱用量也不应该超过10g/L;烧碱作为固色碱剂易引起大豆蛋白损失,而用纯碱作为固色碱剂,在中温和正常的纯碱用量范围内,不会引起大豆蛋白损失。大豆纤维和绢丝在加碱前表现出了与棉纤维不同的染色行为,即吸附和固着是同时进行的,故仅采用棉纤维活性染料染色的SERF特征值表征大豆纤维活性染料染色特性是比较片面的。乙烯砜和乙烯砜/一氯均三嗪活性染料染色的大豆纤维在酶洗和皂洗的浮色去除率基本相同,但酶洗工艺是否适用于大豆纤维活性染料染色,应根据染料具体品种而定。酶体系是通过破坏染料的发色体而达到去除浮色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