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代吴门学派和吴中诗派研究
【6h】

清代吴门学派和吴中诗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学术史与文学史的互动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反思

第一章 吴门学派和吴中诗派的地缘学研究

第一节 吴门学派与吴中诗派的地缘剖析

1、吴门学派与吴中诗派的地缘关联

2、吴门学派与吴中诗派的地缘探究

第二节 吴门学派的地缘学

1、“吴门家学”开山

2、“家学”与地缘

第三节 吴中诗派的地缘学

1、共时的地缘关联

2、历时的地缘关联

第二章 明前的吴中文坛和学术

第一节 明前的吴中学术

1、杨维桢及其学术思想简述

2、郑元祐和谢应芳学术思想浅探

第二节 明前的吴中文坛

1、明前吴中文坛概况

2、杨维桢和吴中诗派

第三节 顾瑛与玉山雅集

1、概述

2、玉山雅集详探

第三章 吴门学派的学术思想

第一节 惠有声、惠周惕——筚路蓝缕,启一家之学

1、惠有声概述

2、惠周惕与《诗说》

第二节 惠士奇——承继祖训,导汉学之前路

1、惠士奇及其《易》学研究

2、惠士奇及其《春秋》学研究

3、惠士奇及其《礼》学研究

第三节 惠栋——方驾古人,集吴派之大成

1、惠栋与《易》学

2、惠栋与史学——以《后汉书补注》为例

第四节 江声、余萧客、江藩——吴派后学,扬汉学之旗帜

1、江声与《尚书集注音疏》

2、余萧客与《古经解钩沉》

3、江藩与《汉学师承记》

第四章 吴门学派的学术成就

第一节 承前启后,主导清学之盛

1、学术思想上的承前启后

2、治学方法上的承前启后

第二节 疏通典籍,卓然一家之言

1、经学典籍的整理

2、训诂学典籍的整理

3、史学典籍的整理

第三节 学风严谨,通经致用有道

1、吴派的“实事求是’’

2、吴派的“通经致用”

第五章 吴中诗人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 惠周惕与惠士奇——出于学人,各有新意

1、惠周惕诗论

2、惠士奇诗论

第二节 王呜盛——以才辅学,以韵达情

1、王鸣盛的主要创作风格

2、王鸣盛诗歌创作余论

第三节 钱大昕——儒者之学,明体致用

1、钱大昕的诗风——温柔敦厚,“四长”之说

2、钱大昕的诗歌创作

第四节 王昶——兼容并蓄,一代通儒

1、王昶论诗

2、才情并茂的王昶诗作

第五节 七子余论

1、曹仁虎,赵文哲

2、吴泰来、黄文莲

第六章 吴中诗人群体的文学成就

第一节 承上启下的吴中诗派

1、在诗论上开拓了新的视野

2、王昶选本的文献学意义——以《湖海诗传》、《青浦诗传》为例

第二节 在诗歌创作上推进学人之诗

1、以经史之学入诗

2、以训诂学入诗

第七章 吴门学派与吴中诗派的互动研究

第一节 学术与文学的互动

1、学术与文学的连结

2、学术对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 乾嘉吴地的流派互动

1、吴门学派对吴中诗派的影响

2、吴门学派在吴中诗派中的回响

第八章 晚近的吴地学术与文学

第一节 晚近的吴地学术

1、晚近中国学风的嬗变

2、晚近的吴地学风和学术

第二节 晚近的吴地文学

1、中国文学的“近代化”

2、近代吴地文学——南社简论

结论:现当代的学术与文学祈向的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交游年谱简编

后记

展开▼

摘要

吴地自古文化昌盛,流派纷繁。清朝乾嘉时期,吴门学派、吴中诗派先后崛起。本文即以两个流派为研究主体展开论述,在探讨学术与文学互动的同时,以期廓清吴地自明以后的文风文脉。本文共分八章展开立说。
  绪论对全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观点作一概括,在考察学界研究成果的同时,明晰本文研究方法。文章以明代至民初为时间区域,以对吴门学派和吴中诗派的互动探讨为主体,考察吴地明以后逐渐形成的学术生态和文脉传统;通过学派和诗派的对比研究,对学术与文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行考察。
  第一章探讨吴门学派和吴中诗派的地缘学关联。在考察吴门学派、吴中诗派各自依据地缘发展其流派的同时,对吴门学派和吴中诗派因地缘而产生的连结进行概述。
  第二章论明代以前的吴地文学与学术。由对明前学术、文学生态的概述,突出明前就已经初具雏形的文人结社交游、学者讲学传经风气,明晰吴地后代学术、文学的前缘和传统。
  第三章主要论述吴门学派的学术思想。文章以吴派诸将为主线展开论述,强调惠有声、惠周惕、惠士奇对家传经学的开山作用,对惠栋在吴派的“集大成”性进行探究,对吴派后学江声、余萧客的经学主张展开论述,对江藩和《汉学师承记》在吴派后学中的辐射进行考察。
  第四章则集中对吴门学派的学术成就展开论述。吴派在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在疏通典籍、对前代文献整理方面也卓有成就,其对经学、训诂学、史学典籍的整理不仅细致严谨还“卓有一家之言”;最后,吴派学风严谨,讲求“实事求是”、“通经致用”。
  第五章将吴中诗人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文学思想内涵。论述自惠周惕、惠士奇的诗论和创作始,继而分别对王鸣盛的“以才辅学,以韵达情”、钱大昕的“‘四长’之说”和王昶的“温柔敦厚”做诗论和创作上面的概述,最后对“吴中七子”这一吴中诗派主力中的其他诸家的诗作诗论进行简要的探讨。
  第六章以吴中诗人群体的文学成就为主体,强调乾嘉时期吴地诗人在开拓诗论视野和前代文献整理上做出的贡献。吴中诗人群体们在诗歌创作中以经史之学、训诂之学入诗,同样推进了清代“学人之诗”的发展。
  第七章,分两节对吴门学派与吴中诗派的互动进行研究。第一节对学术和文学的连结进行统论,兼论学术对文学的影响。第二节深入展开对乾嘉时期吴地流派的互动研究,具体阐述吴派对吴中诗派的影响以及吴派在吴中诗派中的回响。
  第八章以晚近的吴地学术与文学为题,对晚近的学风和流派做一介绍,对晚近中国学风的嬗变、文学的“近代化”进行简要论述。
  结论以现当代的学术与文学祈向的反思结束,对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本身展开探讨,以期对现代的文学创作和研究有所帮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