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可逆热致变色染料在纺织品印花上的应用研究
【6h】

可逆热致变色染料在纺织品印花上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热致变色染料

1.2 微胶囊技术概述

1.3 可逆热致变色染料的应用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可逆热致变色染料的合成

2.1 实验部分

2.2 结果与讨论

2.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热致变色染料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变色性能

3.1 实验部分

3.2 结果与讨论

3.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热致变色染料在纺织品上的应用工艺探究

4.1 实验部分

4.2 结果与讨论

4.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热致变色染料印染产品的性能评定

5.1 实验部分

5.2 结果与讨论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热致变色染料是指某些化合物或者混合物在受热或冷却时可见吸收光谱可发生变化的功能性染料,即其颜色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具有此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防伪和纺织等各个领域,另外,其在防伪标记的应用上因具有制造简单、识别方便快捷、成本低等特点而有很大的优势,并获得快速发展。
  本文选用结晶紫内酯为电子受体、双酚 A为电子供体、十六醇为溶剂,合成得到可逆热致变色染料,通过改变原材料的配比,并测试所得热致变色染料的变色时间和变色温度,得出合成热致变色染料的最佳原料配比为结晶紫内酯:双酚A:十六醇=1:3:50;通过对热致变色染料进行热分析,得出它的变色温度区间为42.5℃-45℃,且有良好的变色可逆性;通过对结晶紫内酯和热致变色染料进行红外分析,对比其红外谱图,确认热致变色染料变色前后的结构,得到其变色机理为分子间电子转移机理。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热致变色染料微胶囊,通过扫描电镜和粒径分析仪,分析得出变色染料微胶囊有良好的微观形态且大小分布均匀,其平均粒径为9μm;通过多种溶剂及酸碱液的作用和热重分析,得出微胶囊有良好的耐酸碱和溶剂性,且耐热稳定性好;通过测试微胶囊印花织物变色前后的K/S曲线和色度值,得出印花织物具有较为明显的热致变色效果,变色时间为59s,变色温度区间为43.5℃-44.5℃。
  采用印花-预烘-焙烘的工艺将热致变色染料微胶囊应用于真丝织物上,得出热致变色染料在真丝织物上印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当变色染料用量为1.8%时,增稠剂PDC用量为2%,粘合剂101-APF用量为12%,调节色浆pH为8-9,印花后60℃预烘,在140℃条件下焙烘2min。研究了不同变色染料复配应用的效果,对比不同的温度下印花织物的颜色、K/S曲线以及色度值,得出织物的颜色变化明显,获得多色变色效果。
  测试了热致变色染料印花织物的风格特性、摩擦牢度和耐皂洗性能。结果表明,热致变色染料印花织物的柔软度和织物弹性稍有下降,悬垂性变差,但拉伸变形的阻抗较高,使织物在拉伸下不易变形,且表面变的细腻,手感较光滑;不同的热致变色染料印花织物均有较好的干湿摩擦牢度和水洗牢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