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NaV1.7和NaV1.8参与糖尿病大鼠肠道痛觉过敏的外周机制研究
【6h】

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NaV1.7和NaV1.8参与糖尿病大鼠肠道痛觉过敏的外周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引 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实验动物及饲养

2.2 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

2.3测定大鼠的空腹血糖值及体重

2.4结肠扩张实验检测痛阈

2.5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兴奋性及钠电流

2.6 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电压门控性钠通道NaV1.7和NaV1.8在糖尿病大鼠肠道痛觉过敏中的作用

3.2α-硫辛酸对NaV1.7、NaV1.8表达和功能调控及其对肠道痛觉过敏的影响。

第四章 讨 论

参考文献

综述: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 and 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1.研究脊髓背根节神经元上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NaV1.7和NaV1.8在糖尿病大鼠肠道痛觉过敏中的作用。
  2.探讨α-硫辛酸对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的表达和功能调控及其对肠道痛觉过敏的影响。
  方法:
  1.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选用160-180g的雌性SD大鼠,给予链脲佐菌素(STZ,65mg/kg)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两周后空腹血糖(FBG)超过15mmol/L为造模成功(STZ组)。对照组(CON组)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柠檬酸缓冲液。
  2.测定空腹血糖及体重:在诱导模型的第0、2、4、6、8周,用血糖仪测定STZ组和CON组大鼠尾静脉空腹血糖,用电子称测量两组大鼠体重。
  3.直结肠扩张试验(Colorectal Distention CRD):在诱导模型的第0、2、4、6、8周测定STZ组、CON组大鼠直结肠的痛阈,并观察注射α-硫辛酸后大鼠痛阈的变化。
  4.全细胞膜片钳技术(Whole cell patch clamp):先应用荧光染料DiI直结肠注射,逆行标记直结肠投射的特异性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 STZ组、CON组及α-硫辛酸处理后直结肠特异性DRG(T13-L2 DRGs)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电压门控性钠通道电流的变化特性。
  5.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T13-L2 DRGs中NaV1.7和NaV1.8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1. STZ腹腔注射两周后,糖尿病大鼠FBG显著高于CON组,并伴体重不增(P<0.01)。
  2. STZ可以诱导糖尿病大鼠肠道痛觉过敏,在STZ注射的第2周出现,一直持续到至少8周(P<0.01),表现为STZ组CRD诱发的疼痛阈值显著低于CON组。
  3.与CON组相比,STZ组直结肠特异性DRG神经元兴奋性明显增加,钠电流密度亦显著增高(P<0.05,P<0.01)。
  4.糖尿病大鼠直结肠特异性DRG神经元中NaV1.7和NaV1.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5.给予不同剂量的抗氧化剂α-硫辛酸连续腹腔注射一周后(30,60,120mg/kg),可翻转糖尿病大鼠的肠道痛觉过敏。以60mg/kg剂量为例,α-硫辛酸干预后可显著下调糖尿病大鼠直结肠特异性DRG神经元NaV1.7、NaV1.8的表达,降低钠电流的密度,降低DRG神经元的兴奋性(P<0.05,P<0.01)。
  结论:
  在慢性高糖状态下,直结肠特异性DRG神经元中NaV1.7和NaV1.8表达上调,钠通道电流密度增加,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介导了糖尿病大鼠的肠道痛觉过敏。抗氧化剂α-硫辛酸能从分子水平阻断上述病理过程,提示氧化应激机制参与调控直结肠特异性DRG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NaV1.7和NaV1.8的表达及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