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主观方面对故意杀人罪死刑适用的影响
【6h】

论主观方面对故意杀人罪死刑适用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案例

(二)问题

(三)简析

二、主观方面概述

(一)主观方面的界定

(二)主观方面的内容

(三)主观方面对量刑的独特意义

三、故意杀人罪死刑适用分析

(一)故意杀人罪死刑适用率高的原因分析

(二)故意杀人罪死刑适用的现状

(三)主观方面作为故意杀人罪死刑适用的排除情节影响量刑

四、主观方面对故意杀人罪死刑适用的影响

(一)主观方面各要素的分类与组合

(二)主观方面对故意杀人罪死刑适用的具体影响

(三)该评判方法的合理性及优点

(四)该评判方法的案例检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故意杀人罪作为古老的自然犯罪,尤其考验着犯罪人的主观恶性与司法公正。本文在对若干司法案例进行分析之后,发现故意杀人罪的主观方面对死刑适用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然而,纵观近年来几起热门杀人案件可知,法官对案件的判决缺乏必要的说理,公众对判决结果缺乏信服,立法的模糊性加之司法指导的粗泛化,使得社会舆论对司法的公正性产生了质疑。本文试图抓住主观方面这一关键,通过探讨犯罪人的主观方面来促使死刑的适用以及死刑执行方式的选择更加合理化,从而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实现个案的公平,维护司法的公信力。通过相关理论的论证以及案例的对比分析,本文认为主观方面是故意杀人死刑适用的排除情节。此外,在死刑执行方式的选择上应当综合考虑犯罪人的罪过程度、犯罪动机、犯罪情感和犯罪后态度,将这几方面要素按照主观恶性大小进行分类赋值,以罪过程度为基本划分标准,明确在预谋的直接故意杀人、非预谋的直接故意杀人、间接故意杀人三种情况下,主观方面综合评分分别达到一定分值时,可以适用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否则适用死刑立即执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