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老年不同射血分数心衰患者的临床分析
【6h】

老年不同射血分数心衰患者的临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参考文献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结果

3.1一般资料

3.2合并症及不良嗜好

3.3实验室检查

3.4超声心动图

3.5药物治疗对比

3.6预后

讨论

4.1一般资料

4.2合并症及不良嗜好

4.3实验室指标

4.4心超检查结果

4.5药物治疗

4.6预后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研究进展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老年心衰中不同射血分数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的异同点,以加深对不同射血分数心衰的认识。
  【方法】选择我院2012.09—2013.08在我院住院的,符合2014中国心衰指南诊断标准且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 II-IV级的老年心衰病例345份。记录病例的临床资料,按射血分数分为三组:射血分数≤40%为射血分数下降心衰组(Ⅰ组),射血分数41%-49%为临界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组(Ⅱ组),射血分数≥50%为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组(Ⅲ组)。
  【结果】1.入组患者中射血分数下降心衰组123例(35.65%),临界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组71例(20.58%),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组151例(43.77%)。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组女性和高龄患者较多(p=0.005,0.001),体重指数和收缩压较高(p=0.034,<0.001)。射血分数下降心衰组心率明显高于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组(p<0.001)。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组中纽约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比例低于其他组(p<0.001)。2.在射血分数较高心衰组合并高血压、房颤、超重的明显高于射血分数下降心衰组(p=0.02、0.003、0.013)。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组合并脑卒中及贫血比例明显高于射血分数下降心衰组(p=0.031,0.044)。射血分数下降组合并缺血性心肌病及吸烟、酗酒史的比例较高(P=0.014,0.01,0.002)。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射血分数保留心衰与女性、高血压、房颤相关。3.随着射血分数升高,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5),射血分数下降心衰组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组。射血分数下降心衰组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组(p=0.003,0.043)。随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氨基末端型脑钠肽前体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4.随射血分数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逐渐减小(P均<0.001),而左房内径无明显差异(p=0.801)。5.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或)血管紧张素 II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地高辛应用均明显低于射血分数下降心衰组和临界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组(p值均<0.001)。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组钙离子拮抗剂的应用明显高于临界组及射血分数下降心衰组(p<0.001)。6.12个月内再次因心衰住院共152例(44.06%),死亡42例(12.17%)。射血分数下降心衰组再入院率49.59%(61例)略高于临界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组41.06%(29例)及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组41.06%(62例),临界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组死亡率15.49%(11例)略高于射血分数下降心衰组12.20%(15例)和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组10.60%(16例),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05、0.582)。
  【结论】
  1.射血分数保留心衰发病率不低于射血分数下降心衰,且合并症多,但射血分数下降心衰的心功能较差。
  2.与射血分数下降心衰相比,射血分数保留心衰与女性、高血压、房颤相关。
  3. 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组指南推荐的抗心衰药物明显低于射血分数下降心衰组,尚需改进。
  4.不同射血分数心衰患者总体预后无明显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