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博狂欢化现象的文化解读
【6h】

微博狂欢化现象的文化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导论:微博缔造狂欢文化空间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狂欢理论的研究

二、关于青年亚文化理论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表现分析法

三、文本研究法

第一章 微博狂欢化的表现

第一节 全民性的哄笑

一、哄笑主体的多元性

二、哄笑对象的全包性

三、哄笑含义的双重性

第二节 流行语的狂欢游戏

一、粗鄙的流行

二、反讽的表演

三、创造的智趣

四、娱乐的肆意

第三节 认同的快感

一、追捧右侧君

二、转发就是力量

三、“呸”的接力

第二章 微博狂欢:变革世界的话语武器

第一节 自我的解放

一、话语表达的释放

二、内心情感的宣泄

三、平等快感的获得

四、精神自由的追求

第二节 颠覆的力量

一、对常规世界的悬置

二、对话语霸权的反叛

三、对神圣权威的相对化

第三节 狂欢的仪式

一、加冕与脱冕的共存:仪式化实践

二、宇宙更新精神的蕴含:建构新世界共识

第三章 肆无忌惮的狂欢风格:另类身份表达

第一节 抵抗的曲线

一、价值观的地道战

二、权力的争夺

第二节 认同的运动

一、意义表达:自我身份的确认

二、意义共享:文化认同的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在中国,微博作为一种媒介新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传媒生态格局,即一元化垄断式自上而下的传播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去中心的“人人都是麦克风”的高度参与式、协同性强的传播新局面;而且建构了一种新型的文化生存空间,它同巴赫金所阐释的“第二种生活”的狂欢图景有着高度的相似。
  在这个空间里,各种微博段子大行其道,粗俗鄙陋的语言随处可见,游戏娱乐成为主流,平等随意地交往司空见惯,毫无顾忌地嬉笑怒骂变为常态。一切现实的距离、秩序、规范、禁忌等大都不复存在,有的常是平等相处、个性自由的人。由此,它是微博用户肆无忌惮地颠覆现有世界的话语实践空间。
  本文将在巴赫金狂欢理论和青年亚文化理论的观照下,详尽细致地描绘出微博狂欢空间的表现,同时,把它视作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文本,挖掘出背后的狂欢意义和文化意义。也就是说,微博狂欢化现象是扎根于微博狂欢空间,是用户日常生活方式的另类话语实践,它催生出一种新型的网络狂欢亚文化形态。本文将从具体的狂欢文本表现入手,来对微博狂欢现象分别做以狂欢解读和亚文化解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