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链非编码RNA WTAPP1对内皮祖细胞迁移及成血管功能的调控及机制研究
【6h】

长链非编码RNA WTAPP1对内皮祖细胞迁移及成血管功能的调控及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人外周血来源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长链非编码RNA WTAPP1对内皮祖细胞迁移与成血管功能的调节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长链非编码RNA WTAPP1调节内皮祖细胞迁移与成血管功能的机制探索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不足: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内皮祖细胞促进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解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临床上常见的外周血管性疾病,每年的发生率在0.1%至0.27%之间。下肢DVT的治疗主要包括①早期预防症状性肺动脉栓塞、阻止血栓的蔓延和减轻下肢水肿及疼痛等症状;②及时清除血栓,包括药物溶栓、手术切开取栓术;③长期抗凝预防深静脉血栓复发以及减少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 syndrome, PTS)的发生。PTS是DVT的长期并发症,即使DVT患者接受规范化抗凝治疗,2年后PTS的发生率仍高达20%~50%,5年后有约15%的患肢出现溃疡,静脉性跛行的发生率高达40%,约15%的病人出现行走困难,100%的病人生活质量受到了影响。目前临床上针对PTS的治疗手段有限且治疗效果较差,因此,深入研究DVT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寻找早期诊断、安全高效的生物治疗手段及效果确切的预后评价新方法,将为患者带来福音,也是国家科技攻关的需要。干细胞治疗作为新兴的科学技术,是一种富有前景的治疗策略,为各种难治性疾病的治愈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在心血管疾病中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成果,将干细胞应用于DVT的治疗及PTS的预防将是一个新的治疗方向,深入研究提高干细胞治疗效果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是主要存在于人骨髓中的多能干细胞,研究发现DVT后24h循环中的EPCs明显增加,于48h后达到高峰,动员的EPCs从骨髓中被释放到微静脉内,进而归巢到血栓部位,在血栓的再通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血栓中的血管新生和对内皮修复两个方面。但EPCs从骨髓中动员归巢到缺血部位的数量有限,且循环中的EPCs易受到多种因素(如年龄、吸烟和糖尿病等)的影响,使EPCs的数量及功能受到影响。因此,如何提高EPCs的归巢和成血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实验首先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人外周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应用EGM-2 MV培养基体外培养,培养出细胞通过细胞形态、表面标志物检测及双荧光染色等方法进行鉴定。通过前期的lncRNA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中找到一个差异表达的lncRNA WTAPP1,应用慢病毒技术上调和下周此lncRNA的表达,CCK8法检测lncRNA WTAPP1对EPCs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及侵袭实验检测lncRNA WTAPP1对EPCs迁移能力的影响、成血管实验检测lncRNA WTAPP1对EPCs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再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找到lncRNA WTAPP1的靶向调控分子金属蛋白酶1(metal matrix proteinase1, MMP1),MMP1在细胞的迁移及血管新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 miRNA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差异表达且促进 EPCs功能的miRNA,同时验证这个 miRNA与 MMP1的调控关系,同时我们还进一步验证此lncRNA与自噬、Akt/PI3K/mTOR信号通路之间的联系。
  上述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的提高EPCs功能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可能为EPCs移植治疗DVT及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为DVT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实验研究分为三部分,下面就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作如下分述。
  第一部分人外周血来源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目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和鉴定人外周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符合条件的工具细胞。
  方法:收集健康成人外周血60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接种到Ⅰ型胶原包被的六孔板中,应用含有多种生长因子的EGM-2MV培养基,培养7天后对培养基半换液,细胞融合至90%以上时进行细胞传代。并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技术及Dil-Ac-LDL与FITC-UEA-1双荧光染色检测对原代细胞进行鉴定。
  结果:细胞呈集落样生长,呈多边形、梭形或卵圆形,培养至第2-3代的细胞呈典型的铺路石样生长。细胞形态学上符合典型EPCs的特点。双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细胞具有吞噬DiI-Ac-LDL并能结合FITC-UEA-1的功能。对细胞表面标志分子CD31、CD34、CD45、CD133、CD309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符合EPCs表面标志分子的特征。
  结论:本实验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人外周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通过含有多种生长因子的EGM-2 MV培养基进行培养,其形态学上符合EPCs生长特点,能够吞噬DiI-Ac-LDL且能够结合FITC-UEA-1,流式细胞术检测抗原CD31、CD34、CD45、CD133、CD309,结果符合典型EPCs的表面标志物的特点,此类细胞可以满足后续实验的需要。
  第二部分长链非编码RNA WTAPP1对内皮祖细胞迁移与成血管功能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索lncRNA WTAPP1对内皮祖细胞迁移及成血管功能的调控作用。
  方法:1.合成lncRNA WTAPP1 siRNA及过表达lncRNA WTAPP1的慢病毒,用慢病毒感染EPC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感染效率,qRT-PCR检测lncRNA WTAPP1调控的效果;
  2.细胞分组:正常EPCs、空病毒感染EPCs、lncRNA WTAPP1 siRNA慢病毒感染的EPCs及过表达lncRNA WTAPP1慢病毒感染的EPCs;
  3. CCK8法检测四组EPCs的增殖能力变化;
  4.划痕实验及侵袭实验检测四组EPCs中迁移能力的变化;
  5.体外Matrigel胶成血管实验及体内基质胶栓实验检测四组EPCs的成血管能力;
  结果:1.合成的慢病毒感染EPCs后,感染效率大于90%,qRT-PCR检测lncRNA WTAPP1表达的结果提示慢病毒感染EPCs调控效果稳定可靠;
  2.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发现各组细胞的吸光度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提示lncRNA WTAPP1对EPCs的增殖无明显影响;
  3.划痕实验结果:lncRNAWTAPP1siRNA干扰组较空病毒组划痕区迁移细胞数量明显减少(116.7±19.9 VS182.0±13.7,P<0.01),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lncRNA WTAPP1过表达组划痕区迁移细胞数量较空病毒感染组明显增加(249.0±28.0 VS182.0±13.7, P<0.01),二者同样具有统计学差异。
  侵袭实验结果:lncRNA WTAPP1 siRNA干扰组较空病毒组侵袭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18.7±2.5 VS33.0±2.0,P<0.001),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 lncRNA WTAPP1过表达组 Transwell小室膜下迁移细胞数量较空病毒感染组明显增加(45.7±4.2 VS33.0±2.0,P<0.01),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
  4.体外Matrigel胶成血管实验提示lncRNA WTAPP1 siRNA慢病毒感染的EPCs的成血管能力较空病毒组明显降低(28.5±4.8 VS43.5±3.7,P<0.001),而lncRNA WTAPP1过表达组的EPCs成血管能力增加(63.3±5.0VS43.5±3.7,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体内基质胶栓实验提示lncRNA WTAPP1 siRNA慢病毒感染的EPCs的成血管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较空病毒组明显减少(0.30±0.04 VS0.43±0.09, P<0.05),而lncRNA WTAPP1过表达组的EPCs成血管能力增加(0.75±0.05VS0.43±0.09,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上调lncRNA WTAPP1的表达可提高EPCs的迁移及成血管功能,反之,下调lncRNA WTAPP1的表达可抑制EPCs的这些功能。
  第三部分长链非编码RNA WTAPP1调节内皮祖细胞迁移与成血管功能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索lncRNA WTAPP1对内皮祖细胞迁移及成血管功能的调控机制。
  方法:1. qRT-PCR检测lncRNA WTAPP1对MMP1表达的影响:细胞分为正常EPCs、空病毒感染EPCs、lncRNA WTAPP1 siRNA感染EPCs及过表达lncRNA WTAPP1感染的EPCs四组,qRT-PCR检测各组EPCs中MMP1的表达量;
  2.Western blot法检测lncRNA对EPCs中MMP1蛋白表达的影响:细胞分为正常EPCs、空病毒感染EPCs、lncRNA WTAPP1 siRNA感染EPCs及过表达lncRNA WTAPP1感染的EPCs四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EPCs中MMP1的蛋白表达量;
  3.探索miRNA在lncRNA WTAPP1调控MMP1中的作用机制:
  3.1通过miRNA基因芯片技术检测lncRNA WTAPP1 siRNA慢病毒稳转的EPCs中差异表达的miRNA;
  3.2筛选与MMP1存在潜在靶向调节关系的miRNA;
  3.3 qRT PCR验证表达差异的miRNA;
  3.4合成miRNA minics及inhibitor慢病毒,感染EPCs细胞,检测慢病毒感染效率;
  3.5通过qRT- PCR及Western blot验证miR-3120-5P对MMP1表达的调节作用;
  3.6通过侵袭实验及成血管实验验证miR-3120-5P对EPCs迁移及成血管功能的影响;
  4. LncRNA WTAPP1与miR-3120-5P表达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探索:对lncRNA WTAPP1过表达的EPCs中miR-3120-5P及lncRNA WTAPP1的相对表达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5.探索lncRNA WTAPP1、MMP1 mRNA及miR-3120-5P三者间的关系:通过Blast比对lncRNA WTAPP1、 MMP1 mRNA及 miR-3120-5P三者的核苷酸序列,分析三者存在调控关系的分子基础;
  6.通过lncRNA WTAPP1的CNC分析寻找相关的信号通路;
  7. Akt/PI3K/mTOR信号通路在lncRNA WTAPP1对 MMP1调控机制中的作用:通过Western blot技术对lncRNA WTAPP1过表达及siRNA慢病毒感染的EPCs(以正常EPCs及NC慢病毒感染的EPCs作对比)中磷酸化的Akt、PI3K及mTOR的表达量变化。
  8.自噬在lncRNA WTAPP1对MMP1调控机制中的作用探索:分别加入一种常用自噬促进剂雷帕霉素以及转染自噬关键蛋白Atg5的siRNA来促进和干扰细胞自噬来观察EPCs中MMP1的表达。从而探索自噬在lncRNA WTAPP1调节MMP1表达中所扮演的作用。
  结果:1. qRT-PCR检测发现lncRNA WTAPP1 siRNA组的EPCs表达MMP1减少, 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测MMP1蛋白合成也同样减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提示现lncRNA WTAPP1与MMP1 mRNA的表达是呈正相关关系,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miRNA基因芯片检测发现了17个差异较大的(P<0.05)的miRNAs,其中3个表达上调,14个表达下调。MiR-3120-5p表达升高3.3倍,qRT-PCR检测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对lncRNA WTAPP1与miR-3120-5p的相对表达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lncRNA WTAPP1与miR-3120-5p存在着负相关关系,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Target Scan7.0网站对miR-3120-5p与MMP1进行分析,发现在MMP13' UTR中的存在miRNA互补片段。
  3.通过Blast比对分析miR-3120-5P与lncRNA WTAPP1、MMP1三者核苷酸序列,发现MMP1及lncRNA WTAPP1均与miR-3120-5P存在互补序列。
  4. Western blot结果提示我们miR-3120-5P可抑制MMP1蛋白的合成。
  5.侵袭实验结果:miR-3120-5P minics慢病毒感染组EPCs较空病毒组侵袭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24.7±3.5 VS38.0±6.2,P<0.01),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 miR-3120-5P inhibitor慢病毒感染的EPCs侵袭的细胞数量较空病毒感染的EPCs侵袭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59.0±4.6 VS38.0±6.2,P<0.01),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
  成血管实验结果:miR-3120-5P minics慢病毒感染的EPCs的成血管能力较空病毒组明显降低(20.7+4.0 VS30.3+2.5,P<0.05),而miR-3120-5P inhibitor慢病毒感染的EPCs成血管能力增加(41.3+4.1 VS30.3+2.5,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6.对lncRNA WTAPP1进行CNC分析发现与其具有相同表达模式的mRNA大多参与细胞的分化及成血管功能,这些mRNA多与Akt/PI3K信号通路及自噬相关。
  7. LncRNA WTAPP1 siRNA慢病毒感染组EPCs中Akt、PI3K和mTOR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降低,反之,lncRNA WTAPP1过表达的EPCs中Akt、PI3K和mTOR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升高。
  8.过表达lncRNA WTAPP1的EPCs中LC3B及Atg5表达降低,而P62表达升高,相反,lncRNA WTAPP1表达低的EPCs中LC3B及Atg5表达升高,但P62表达降低。
  结论:LncRNA WTAPP1促进EPCs的迁移及血管新生的机制包括:lncRNA WTAPP1通过抑制miR-3120-5P和自噬来促进MMP1的表达,后者在细胞迁移及血管新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kt/PI3K/mTOR信号通路的活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