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雷公藤内酯醇抑制IL-1β、IL-6、TNF-α过表达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作用的研究
【6h】

雷公藤内酯醇抑制IL-1β、IL-6、TNF-α过表达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作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部分 趋化因子IL-1β、IL-6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第一章 前 言

1.1 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资料及仪器设备

2.2 人体实验部分

2.3 动物实验部分

2.4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 果

3.1 人体标本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3.2动物实验结果

第四章 讨 论

第五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雷公藤内酯醇抑制IL-1β、IL-6、TNF-α表达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

第一章 前 言

1.1 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实验方法

2.3 DSS结肠炎的评价

2.4检测指标

2.5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 果

3.1 实验动物观察(DAI评分)

3.2 大体形态观察及评分

3.3组织学观察及评分

3.4 ELISA结果

3.5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3.6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

3.7 Western-blot结果

讨论

第五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总结

综述:CCL21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研究进展

英文缩写词表

发表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趋化因子IL-1β、IL-6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IL-1β、IL-6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纳入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溃疡性结肠炎病变结肠组织IL-1β、IL-6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溃疡性结肠炎病情程度的关系。同时建立与人UC相似的DSS小鼠结肠炎动物模型:Balb/c雌性小鼠(n=20)随机分为二组,空白对照组(n=10)和DSS模型组(n=10)。空白对照组小鼠自由饮用蒸馏水7天, DSS模型组小鼠饮用5%DSS溶液7天,每天观察各组小鼠的精神、活动、饮食及粪便等疾病活动指数(DAI),第8天颈椎脱臼法处死各组小鼠,观察大体形态学评分、结肠组织学病理评分(HPS),同时采用ELISA、RT-PCR方法检测血清中IL-1β和IL-6含量以及局部病变黏膜中IL-1β和IL-6表达情况,进一步验证IL-1β和IL-6在UC发病中的作用。
  结果:免疫组化分析显示人健康对照组结肠组织中IL-1β、IL-6多为无表达或仅少量表达,而人活动期UC组结肠病变组织中IL-1β、IL-6的表达均明显增强,免疫组化积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3±0.62对0.46±0.10、4.32±0.86对0.62±0.15,P<0.05);且UC病变程度越重,IL-1β、IL-6表达强度越高。动物实验DSS模型组小鼠结肠炎症状明显,DAI指数、大体形态观察及评分、病理组织观察及评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ELISA检测显示在DSS所致的小鼠结肠炎模型中IL-1β、IL-6的血清浓度明显增高,RT-PCR检测显示局部组织中IL-1β、IL-6 mRNA表达明显上调,DSS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L-1β、IL-6在人溃疡性结肠炎及小鼠结肠炎模型结肠病变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与结肠局部黏膜炎症相关,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
  第二部分雷公藤内酯醇抑制IL-1β、IL-6、TNF-α过表达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能否通过抑制IL-1β、IL-6、TNF-α过表达而治疗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
  方法: Balb/c雌性小鼠80只,随机分8组(10只/组),空白对照组小鼠自由饮用蒸馏水,其余七组小鼠饮用5%DSS溶液,建立与人UC相似的DSS小鼠结肠炎动物模型。A组空白对照组:不予以任何处理;B组生理盐水治疗组:DSS造模成功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 qd;C组丙二醇对照组:造模成功后腹腔注射20%丙二醇0.2ml qd;D组地塞米松对照组:地塞米松0.1mg/kg/d溶于生理盐水中腹腔注射 qd;E组美沙拉嗪治疗组:造模成功后美沙拉嗪20~30mg/kg/d溶于水中胃管注入,Tid;F组TL低剂量治疗组:造模成功后TL溶于20%丙二醇,腹腔注射药量为0.20mg/kg qd;G组TL中剂量组:造模成功后TL溶于20%丙二醇,腹腔注射药量为0.40mg/kg qd;H组TL高剂量治疗组:造模成功后TL溶于20%丙二醇,腹腔注射药量为0.60mg/kg qd。每天观察各组小鼠的精神、活动、饮食及粪便等疾病活动指数(DAI),第8天颈椎脱臼法处死各组小鼠,观察大体形态学评分、结肠组织学病理评分(HPS),评估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前后的各组小鼠结肠炎症变化情况。ELISA检测IL-1β、IL-6、TNF-α在各组小鼠血清中的浓度、RT-PCR检测小鼠结肠黏膜IL-1β、IL-6、TNF-αmRNA表达,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肠黏膜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变化,分析雷公藤内酯醇对UC的治疗效应与抑制IL-1β、IL-6、TNF-α过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 TL治疗后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好转,结肠炎症状明显减轻,DAI指数、大体形态观察及评分、病理组织观察及评分均提示小鼠结肠局部炎症明显缓解,结肠黏膜糜烂、溃疡好转,其中TL中、高剂量治疗组与生理盐水治疗组、丙二醇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TL对溃疡性结肠炎有治疗作用。同时发现给予TL治疗后血清中IL-1β、IL-6、TNF-α浓度明显下降,局部结肠组织中IL-1β、IL-6、TNF-α在mRNA、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下调,与生理盐水治疗组、丙二醇治疗组相比,TL中、高剂量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地塞米松组、美莎拉嗪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TL对UC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IL-1β、IL-6、TNF-α的过表达相关,其抑炎效应与地塞米松、美沙拉嗪类似。
  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实验性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有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IL-1β、IL-6、TNF-α的过表达相关,雷公藤内酯醇可能是一种有用的治疗UC的方法,值得深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