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幼红细胞≥50%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研究
【6h】

幼红细胞≥50%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部分 按2016 WHO标准划分的1283例MDS的临床、细胞遗传学与预后分析

引言

病例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幼红细胞≥50%的MDS的临床、细胞遗传学及预后分析

引言

病例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比较2种计算骨髓原始细胞比的方法在MDS疾病分类和危险分层的优劣性

引言

病例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中英文缩略词汇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参加学术会议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1.分析按2016年WHO分型标准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疾病亚型分布、临床、实验室特征及其预后关系。
  2.分析幼红细胞≥50%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MDS-erythroid)患者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其预后关系,并与MDS中红系增生<50%的组别( MDS with<50%ENCs)相比较。
  3.探讨非红系有核细胞(NECs)或全部有核细胞(TNCs)计数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哪种方法更适用于MDS-erythroid患者和所有MDS患者。
  方法:
  1.系统性回顾性分析根据2008年WHO分型标准收集的2010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中心诊治的1193例MDS患者和135例AEL患者,重新按照2016年WHO分型标准划分,分析新标准中1283例MDS患者的临床、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特征,以现有的IPSS、WPSS及IPSS-R预后分组评估预后。
  2.分析346例MDS-erythroid患者与937例MDS with<50%ENCs患者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差异,并比较不同红系增生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3.分别利用骨髓原始细胞/所有有核细胞(TNCs)、骨髓原始细胞/(所有有核细胞-幼红细胞)(NECs)两种方法计算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比较两种方法在疾病分型及预后评估上的优劣。
  结果:
  1.1193例MDS患者和135例M6患者,按照2016年最新WHO分型重新划分:90(66.7%,90/135)例急性红白血病(AEL)患者(依据2008年WHO分型标准:其中骨髓原始细胞占非红系有核细胞≥20%但<所有有核细胞的20%,且红系增生程度≥所有有核细胞的50%,MDS-N)被重新划分到MDS组别中来,即现满足新标准的MDS患者为1283例,AML患者45例。MDS中346(27.0%,346/1283)例患者骨髓红系原幼细胞≥所有有核细胞的50%(MDS-erythroid),937(73.0%,937/1283)例患者骨髓红系原幼细胞<所有有核细胞的50%(MDS with<50%ENCs)。 MDS-erythroid包括90(26.0%,90/346)例MDS-N患者和256(74.0%,256/346)例红系原幼≥50%所有有核细胞且骨髓原始细胞<20%非红系有核细胞的MDS患者。
  1283例 MDS基本特征包括:1)性别:男756例,女527例;2)中位年龄:58(1~92)岁;3)中位白细胞计数:2.72(0.11~96.84)×109/L;4)中位中性粒细胞计数:1.26(0.00~72.63)×109/L;5)中位血红蛋白浓度:72(10~167)g/L;6)中位血小板计数:52(1~1504)×109/L。骨髓检查特征包括:1)骨髓涂片原始细胞占 TNCs比例:4(1~19.5)%;2)骨髓涂片原始细胞占NECs比例:6.30(0~73)%;3)骨髓红系原幼细胞占TNCs比例:38(0.5~79.5)%;4)染色体:正常644/1283(50.2%)例,染色体异常544/1283(42.5%)例,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为+8(182/1283,14.19%)、-7/7q-(105/1283,8.18%)及-5/5q-(106/1283,8.26%),其次为-20/20q-(84/1283,6.55%)、1号染色体异常(74/1283,5.77%)、-11/del(11q)(39/1283,3.04%)及-12/del(12)(35/1283,2.73%)。
  所有MDS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0.5~79个月)。MDS各亚型之间的预后显示:预后较好的是MDS-SLD和MDS-U组,两者至随访截止未及50%的死亡率;MDS-EB-2组生存最差,中位生存期14个月。
  IPSS-R(2012)评分系统仍适用于2016WHO分型重新分划的MDS患者,且其评估作用强于IPSS、WPSS评分系统,多因素分析示:年龄、外周血血红蛋白水平及IPSS-R预后分组均是独立预后因素,即MDS中血红蛋白<100g/L、年龄≥50岁、IPSS-R分组倾向相对高险的分组患者总体生存低于MDS中血红蛋白<100g/L、年龄≥50岁、IPSS-R分组倾向相对低险的分组患者。
  2.346例MDS-erythroid基本特征包括:1)性别:男197例,女149例;2)中位年龄:57(13~89)岁;3)中位白细胞计数:2.52(0.50~73.60)×109/L;4)中位中性粒细胞计数:1.23(0~72.63)×109/L;5)中位血红蛋白浓度:72(10~142)g/L;6)中位血小板计数:54(3~715)×109/L。骨髓检查特征包括:1)骨髓涂片原始细胞占TNCs比例:3(0~19)%;2)骨髓涂片原始细胞占NECs比例:8(0~73)%;3)骨髓红系原幼细胞占TNCs比例:57(50~79.5)%;4)染色体:正常178/346(50.6%)例,染色体异常145/346(41.9%)例,常见的染色体异常+8(50/346,14.45%)、-7/7q-(33/346,9.54%)及-20/20q-(31/346,8.96%),其次为-5/5q-(26/346,7.51%)、1号染色体异常(17/346,4.91%)、-18/del(18q)(13/346,3.76%)、-12/del(12)(10/346,2.89%)及-13/del(13)(10/346,2.89%)。
  MDS-erythroid中位生存期40个月(0.5-79个月),3年OS率49%,5年OS率42%。MDS-erythroid与MDS with<50%ENCs(对照组)的一般临床特点相似,除了MDS-erythroid的骨髓原始细胞占TNCs的百分比较对照组低(P=0.007),但骨髓原始细胞占NECs的百分比反而较对照组高(P<0.001)。两者的总体生存率(OS)无统计学差别。红系增生水平在0~30%患者生存差于MDS-erythroid患者(P<0.05)。
  3.用NECs规则计数原始细胞比后,62.1%(215/346)的原 MDS-erythroid患者转至WHO疾病分型相对高危组,同时预后差于未转变的患者(P=0.011)。另外,73(73/200,36.5%)例MDS-erythroid非EB组患者转至MDS-EB组,且较原非EB组中不变的患者总生存率差(P=0.041);同样,在IPSS-R预后分层中发现40(23.8%,40/168)例相对低危组患者重新分至相对高危组,仍然可以看到这部分患者较相对低危组中不变的患者总体生存差(P=0.030),尤其是IPSS-R分层的中危组(P=0.007)。然而对于整个MDS群体而言,这个优势就不存在了。
  结论:
  1.根据2016WHO分型重新划分的MDS患者临床特征与既往国内报道过的MDS病例一致。IPSS-R评分系统依然是预后分析有力的工具。
  2.MDS-erythroid是 MDS中一组红系增生明显活跃的群体,与 MDS with<50%ENCs一般临床特点、细胞遗传学特点及总体生存相似,较骨髓红系增生水平在0~30%患者生存较好。
  3.NECs规则较TNCs规则来计数原始细胞比的方法更适用 MDS-erythroid患者,但不适合所有MDS患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