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ARM与RTSP协议的智能监控异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h】

基于ARM与RTSP协议的智能监控异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文献综述

1.3问题的提出

1.4论文内容安排

第2章 基础理论

2.1 RTSP传输协议及流媒体的封包策略

2.2 H.264和H.265的编解码技术

2.3卷积神经网络和人脸检测库

第3章 基于C++语言的RTSP客户端的搭建

3.1 RTSP协议的认证过程

3.2 SDP的解析

3.3 RTSP会话的建立、媒体数据的接收和会话的终止

3.4对H.264中的SPS、PPS的提取

3.5 RTSP客户端使用流程及性能测试

第4章 基于ARM的H.264解码系统设计

4.1基于Hi3536媒体处理软件平台的开发

4.2解码的流程设计

4.3解码后图像的灰度化处理与发送模块设计

4.4解码模块的解码性能测试

第5章 监控画面智能处理异构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5.1基于FPGA的Sobel边缘检测算法加速器的设计

5.2基于层优化的CNN和基于libfacedetect库的物体识别软模块的探索

5.3对该异构系统的整体搭建测试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总结

6.2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网络摄像头的普及,安防领域完全进入了数字时代。在网络监控系统已经布置完善的情况下,如何在现有环境中结合同样也在近年快速发展的图像模式识别,打造智能化的网络监控系统成了重中之重。但由于模式识别的大运算量,实时性本身十分依赖硬件,当需要识别的图像来源为网络摄像头时,对实时性的考验就更大了。对网络传输中的图像的高效获取以及对编码后视频流的高效解码成了对后端智能系统快速提供数据源的关键。本文重点在于自行编写的低延迟 RTSP客户端与基于Hi3536编写的高效多路解码器在智能监控系统中为后端智能模块提供实时图像的应用,也对后端智能模块进行了硬件加速和软件识别的探索,并对整个异构系统进行了测试,可得出该异构系统的整体处理延迟在300ms左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