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去甲基化治疗前后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变化在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6h】

去甲基化治疗前后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变化在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研究背景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m6A RNA水平检测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UCK1、UCK2、DCK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去甲基化治疗前后变化情况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创新与不足

综述:表观遗传修饰与白血病研究进展

中英文缩略词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m6A RNA水平检测
  【目的】
  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外周血总RNA中6-甲基腺嘌呤(m6A)水平在去甲基化治疗前后变化,并探讨其水平改变与AML临床特点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就诊的经地西他滨15-20mg/(m2·d)×3~5d方案联合化疗治疗的40例AML患者(男性22例,女性18例,中位年龄60岁)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地西他滨去甲基化治疗前1天(-1d)、治疗后7天(7d)及治疗后14天(14d)采集外周血,采用比色法定量检测外周血总 RNA中6-甲基腺嘌呤含量。按病期将AML患者分为初治组(15例)、复发难治组(8例)、缓解组(17例),其中以缓解组作为阳性对照组,以1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结果】
  (1)AML患者各诊断亚型的m6A含量
  初治组m6A含量为0.547±0.115ng(0.176~1.955ng),复发难治组m6A含量为0.321±0.046ng(0.108~0.461ng),均高于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治组高于难治复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正常对照组m6A含量为0.200±0.032ng(0.0617~0.5773ng),缓解组(阳性对照组)m6A含量为0.286±0.039ng(0.079~0.643ng),两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初治组经地西他滨去甲基化治疗后7天及14天, m6A含量分别为0.252±0.030ng(0.095~0.397 ng),0.241±0.057ng(0.100~0.755 ng),与治疗前比较,三个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难治组患者去甲基化治疗后7天和14天m6A含量分别为0.251±0.033ng(0.124~0.374 ng)和0.227±0.030ng(0.134~0.300 ng),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去甲基化治疗前后m6A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经地西他滨治疗1疗程,初治及复发难治23例患者中9例获CR,5例获PR,9例NR。治疗前获CR的患者m6A含量为0.545±0.168(0.159~1.955),NR患者 m6A含量为0.386±0.090(0.102~1.010),与正常组相比,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CR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组与N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组和NR组在治疗后7天、14天的m6A含量较治疗前下降量分为0.405±0.155(0.160~1.615)和0.117±0.075(-0.114~0.654),获 CR患者较未获CR患者m6A下降幅度大(p<0.05)。
  (4)治疗前 m6A含量与患者的性别、年龄、FAB分型、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原始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等各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
  (5)生存分析示:以23例(初治和复发难治)患者治疗前m6A水平中位数0.359(0.018~0.501)为界点分为两组,m6A<0.359组患者OS及DFS均较m6A≥0.359组患者较长。
  【结论】
  1.初治及复发难治的AML患者m6A RNA水平均较正常人及缓解患者高。
  2.地西他滨去甲基化治疗后m6A RNA水平均下降,以初治组下降更明显。
  3. m6A RNA甲基化水平对AML患者的OS及DFS有影响,对患者治疗疗效及短期预后判断有指示意义。
  第二部分 UCK1、UCK2、DCK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去甲基化治疗前后的表达变化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髓系恶性肿瘤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去甲基化治疗前后UCK1、UCK2、DCK基因表达的改变情况,并分析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就诊的经地西他滨15-20mg/(m2·d)×3~5d方案联合化疗治疗的40例AML患者(男性22例,女性18例,中位年龄60岁)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地西他滨去甲基化治疗前1天(-1d)、治疗后7天(7d)及治疗后14天(14d)采集外周血,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外周血中UCK1、UCK2、DCK基因的表达情况。按病期将AML患者分为初治组(15例)、复发难治组(8例)、缓解组(17例),其中以缓解组作为阳性对照组,以1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结果】
  1.治疗前AML患者UCK1、UCK2、DCK基因mRNA表达
  40例患者中,治疗前各组AML患者DCK基因ΔCt值示:缓解组>正常对照组>初治组>复发难治组,复发难治组DCK的表达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DCK表达高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K2基因ΔCt值示:复发难治组>初治组>缓解组>正常对照组,复发难治组UCK2的表达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UCK2表达低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UCK1基因的ΔCt值接近,表明四组患者的UCK1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地西他滨去甲基化治疗后UCK1、UCK2、DCK基因mRNA表达变化
  初治组:DCKΔCt:14d(12.842±1.58)>7d(7.984±0.836)>-1d(5.023±0.261),表明患者DCK的表达在治疗后14天最低,与治疗前1天和治疗后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7天DCK表达量低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UCK1、UCK2基因的表达在治疗前后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复发难治组:DCKΔCt:14d(6.097±0.513)>7d(5.370±0.707)>-1d(4.936±0.715);表明患者DCK表达在治疗后14天最低,与治疗前和治疗后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K2ΔCt:14d(10.205±1.198)>7d(9.840±1.048)>-1d(9.071±0.859),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7天、14天UCK2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K1ΔCt:7d(6.759±0.902)>14d(6.641±1.220)>-1d(5.840±0.740),治疗前后UCK1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缓解组:DCKΔCt:14d(10.284±1.082)>7d(9.563±0.848)>-1d(8.084±0.673);患者DCK表达在治疗后14天最低,与治疗前、治疗后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K2ΔCt:7d(6.982±1.364)>14d(6.380±1.164)>-1d(5.805±1.025),治疗前后UCK2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UCK1ΔCt:7d(5.385±0.595)>14d(5.064±0.652)>-1d(3.752±0.642),患者治疗前后UCK1基因表达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UCK1、UCK2、DCK三个基因的表达均与各临床特征间无显著相关性。( p>0.05)
  4.生存分析:分别以23例(初治和复发难治)患者治疗前UCK1、UCK2、DCK表达水平中位数5.35(0.23~9.06)、8.17(1.97~15.09)、4.76(2.76~9.26)为界点各分为两组,ΔCt(UCK1)≥5.35组患者OS较ΔCt(UCK1)<5.35患者较长,UCK1的表达对DFS无影响;UCK2对患者的OS及DFS均无明显影响;ΔCt(DCK)≥4.71组患者DFS较ΔCt(DCK)<4.71组患者较长,对OS的影响较小。
  【结论】
  1.初治组和复发难治组患者DCK基因的表达均高于正常人和缓解的患者;相反,初治组和复发难治组患者UCK2基因的表达均低于正常人和缓解组患者。
  2. AML随着地西他滨用药时间的拉长,初治组患者DCK基因的表达逐渐下降。而与UCK1、UCK2基因表达关系不强。
  3. DCK基因的表达对患者OS及DFS均有影响,对治疗疗效及预后判断具有指示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