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徒手淋巴引流技术治疗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的临床研究
【6h】

徒手淋巴引流技术治疗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术后致外伤肿胀理论的研究

1.1.1 术后外伤致肿胀的机制

1.1.2 术后外伤致肿胀的并发症

1.2 术后外伤致肿胀治疗的研究

1.2.1 抬高患肢

1.2.2 冰敷疗法

1.2.3 器械治疗

1.2.4 运动疗法

1.2.5 徒手淋巴引流技术

1.2.6 药物治疗

1.2.7 综合疗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病例选择标准

2.1.1 诊断标准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试验病例的终止

2.1.5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2.1.6 病例的剔除

2.2 病例来源与分组

2.3 治疗方案

2.3.1 对照组

2.3.2 治疗组

2.4 观察指标

2.4.1 肿胀度

2.4.2 McGill疼痛询问量表

2.5 疗效评定标准

2.5.1 肿胀度疗效评定标准

2.5.2 疼痛疗效评定标准

2.6 统计方法

2.7 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2.7.1 一般资料

2.7.2 两组治疗前指标比较

2.7.3 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指标比较

2.7.4 两组治疗后组间指标比较

2.7.5 两组治疗后疗效的比较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3.1 研究结果分析

3.2 徒手淋巴引流技术的作用原理

3.3 徒手淋巴引流技术的技术要点

3.4 徒手淋巴引流技术的社会价值

3.5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通过分组治疗,观察徒手淋巴引流技术的疗效,为探索简便高效的消除术后患肢肿胀的康复方法提供临床依据,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
   研究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组,单号为治疗组(徒手淋巴引流技术),双号为对照组(主动手法训练),两组病例数均为30例。每天治疗2次,7天后观察指标,对治疗前后的肢体肿胀度以及疼痛症状积分进行组间、组内疗效比较。
   研究结果
   (1)经徒手淋巴引流技术、主动手法训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肿胀度和疼痛指数(PRI、VAS、PPI)均下降,前后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2)治疗前后两组组内症状积分比较均具有极显著差异性(P<0.05),提示两组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前后两组症状积分降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徒手淋巴引流技术组在改善各项患者症状方面和主动手法训练组无明显差异;
   (3)徒手淋巴引流技术组和主动手法训练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90.00%(髌骨上10cm);83.33%和80.00%(髌骨下10cm);76.67%和76.67%(VAS)。徒手淋巴引流技术组的总有效率和主动手法训练组无明显差异(P>0.05)。
   研究结论
   1.徒手淋巴引流技术和主动手法训练均有疗效,徒手淋巴引流技术的总体疗效和主动手法训练无明显差异;
   2.徒手淋巴引流技术和主动手法训练均可降低关节置换术后肿胀患者的肿胀度和疼痛指标,徒手淋巴引流技术在降低患者的肿胀度及疼痛方面对比主动手法训练方法无明显差异;
   3.徒手淋巴引流技术能够有效的减轻关节置换术后肿胀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治疗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