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针加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6h】

电针加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 周围性面瘫的中医相关理论

1.1.1 周围性面瘫的定义

1.1.2 古代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1.3 现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1.4 周围性面瘫的中医分型及中药治疗

1.1.5 治疗方法

1.1.6 温针灸

二、 周围性面瘫的西医相关理

1.2.1 周围性面瘫的定义

1.2.2 病因病机的认识

1.2.3 临床表现

1.2.4 诊断

1.2.5 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试验病例的剔除与终止

2.2 研究方法

2.2.1 病例分组

2.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2.3.1 一般指标

2.3.2 疗效指标

2.3.3 疗效评定标准

2.4 统计方法

2.5 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2.5.1 性别比较

2.5.2 年龄、病程比较

2.5.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

2.5.4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3.1 疗效分析

3.2 穴位选择依据

3.3 疏密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理论依据

3.4 艾灸的温热效应及治疗机理

3.5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通过对周围性面瘫的患者采用电针配合温针灸疗法的临床观察,对比电针配合温针灸与单纯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力求为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为推广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研究方法:
   依据第十一版《实用内科学》中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诊断标准,随机抽取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门诊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风寒型)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为两组:电针加温针灸组(治疗组)和单纯电针组(对照组)各30例。每周连续治疗6天,一个疗程为两周。两组均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观察指标分别在第一个和第二个疗程结束后作记录,并统计治疗后各组疗效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
   1、两组对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型)均具有确切的疗效。两组治疗后的面神经功能均有显著性的改善(P<0.05)。根据H-B功能分级,经统计,在治疗组中,治愈、显效、好转、无效分别为17例、9例、3例、1例;而对照组为8例、9例、9例、4例。
   2、治疗组的面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3、两组疗效的构成比,在对照组中治愈的例数较少,显效和好转的患者占大多数,而治疗组中超过半数以上的患者获得治愈,经统计学处理后两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治疗组对照组2周后均开始显效(P=0.000,P=0.0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但是治疗组2周后及4周后积分变化差值都比对照组的大。
   研究结论:
   电针加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型),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电针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