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周仲瑛教授从痰论治癌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
【6h】

周仲瑛教授从痰论治癌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中医对痰的认识概述

1.1 痰的概念

1.2 痰的病因

1.3 痰的病机

1.4 痰的临床特征

1.5 痰的治疗

2.中医对癌病的认识概述

2.1 癌病的病名

2.2 癌病的病因病机

2.3 癌病的临床表现

2.4 癌病的治疗

3.从痰论治癌病的立论依据

3.1 理论依据

3.2 临床依据

3.3 实验依据

第二部分 病案数据挖掘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入选病例一般情况

2.研究方法

2.1 病例信息采集方法

2.2 数据整理统计分析方法

3.研究结果

3.1 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总体)

3.2 相关性统计结果分析

4.讨论

4.1 病种

4.2 临床表现

4.3 病机

4.4 药物

4.5 症状、病机、药物之间的关系

4.6 类证之间的联系区别

第三部分 周仲瑛教授从痰论治癌病的经验探讨

1.癌病痰证的病因认识

1.1 外感六淫

1.2 内伤七情

1.3 饮食失宜

1.4 先天禀赋

1.5 劳逸失调

2.癌病痰证的病机认识

2.1 痰浊内蕴是癌病发生的根本病机

2.2 正气亏虚、痰瘀互结是癌病的发病基础

2.3 痰浊流注是癌病复发转移的根本原因

2.4 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

2.5 痰与其他病理因素的关系

2.6 癌病痰证的病理演变

3.癌病痰证之特性

3.1 易聚性

3.2 易行性

3.3 隐匿性

3.4 阻滞性

3.5 兼杂性

3.6 复杂性

3.7 难治性

4.癌病痰证常见兼夹病机证素的辨证要领

4.1 痰瘀证

4.2 痰毒证

4.3 痰气证

4.4 痰热证

5.周仲瑛教授从痰论治癌病的常用治法及药物分析

5.1 化痰抗癌解毒法

5.2 化痰抗癌祛瘀法

5.3 化痰抗癌解郁法

5.4 化痰抗癌清热法

5.5 化痰抗癌散结法

5.6 化痰抗癌补虚法

5.7 复方大法

5.8 辨病选药

6.病案举例

6.1 脑瘤

6.2 鼻咽癌

6.3 甲状腺癌淋巴转移

6.4 食道癌

6.5 胃癌

6.6 肝癌

6.7 肺癌

6.8 乳腺癌

6.9 腰骶椎体占位

6.10 子宫平滑肌肉瘤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癌病中医治疗及其进展

附录2:恶性肿瘤西医治疗及其进展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周仲瑛教授是全国著名的中医药专家、国医大师,近年来,潜心于癌病的中医药治疗方面的研究。本文是在导师王志英教授指导下,系统整理总结了周仲瑛教授运用中医学痰理论治疗癌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文中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即一是对痰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特点和治疗等方面作一简要描述;二是系统回顾了历代中医学文献对癌病病名、病因病机、症状、治疗等方面的认识;三是提出从痰论治癌病的立论依据,包括了理论依据、临床依据和实验依据,认为癌病的发生与痰密切相关,痰是癌病形成的重要病理基础,且运用中医痰理论治疗癌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第二部分: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周仲瑛教授亲自诊治的1374诊次癌病痰证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周仲瑛教授辨治癌病痰证的经验及学术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目的:以周仲瑛教授多年治疗癌病的临床实践为基础,数据挖掘技术为手段,对周仲瑛教授从痰论治癌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研究和总结,使之能够进一步指导中医药在癌病治疗中的运用。方法:对周仲瑛教授近七年的亲自诊治的所有癌病中含有痰病机的病案进行全面收集、整理,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将符合标准的1374诊次病案的临床资料建立病案数据库,运用频数法、因子分析和关联规则等方法着重挖掘、分析病案中病机、证候和药物之间的规律,并结合周仲瑛教授的临证经验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1374诊次患者中男性761诊次,女性613诊次,平均年龄58.35岁。所有诊次中根据其出现频率由高至低排序选择前10种病机分别为:痰瘀、阴虚、气虚、痰毒、痰热、气郁、痰湿、痰气、风痰、湿热。证候方面,共见859种,按照出现频率由高至低排序前32种的主观表现以咳痰、口干、纳差、便秘、胸闷、疲劳乏力多见,客观表现以脉滑、舌质暗、苔白腻、苔黄腻、形体消瘦多见。周老治疗癌病用药范围广泛,1374诊次病案中涉及药物共计453种,主要集中在化痰抗癌解毒、化痰抗癌祛瘀、化痰抗癌补虚、化痰抗癌清热、化痰抗癌解郁、化痰抗癌散结等方面。结论:通过研究发现,痰病机在癌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癌病痰证病性病位、病势演变、治法方药均不尽相同,临床可根据不同脏腑病位、病理性质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治疗。
  第三部分:对周仲瑛教授运用中医痰理论治疗癌病的经验进行了初步探讨。文中从六个方面进行探讨,具体包括周仲瑛教授对癌病痰证的病因、病机认识、癌病痰证的特性、癌病痰证的辨证要领、癌病痰证的治法方药、周仲瑛教授治疗癌病痰证的一些特色用药分析,并选录数则由周仲瑛教授亲自诊治的癌病痰证病案,以进一步说明周仲瑛教授的学术观点。根据病案分析,结合第二章数据挖掘结果,得出以下结论: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宜、先天禀赋、劳逸失调等是癌病痰证产生的诱发因素。②正气亏虚、痰瘀互结是癌病发病的基础,痰是导致许多癌病发生、发展、复发和转移的关键病机,痰浊流注是癌病复发转移的根本原因,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③癌病痰证的特性主要有易聚性、易行性、隐匿性、兼杂性、复杂性、阻滞性和难治性等。④癌病痰证有虚实之分,实证方面,以痰瘀、痰毒、痰气、痰热居多。虚证方面,以气虚、阴虚最常见。⑤化痰是治疗癌病痰证的基本治疗大法,治疗应当在抗癌解毒的同时,重视化痰祛邪,化痰应贯穿癌病治疗始终。

著录项

  • 作者

    赵惠;

  • 作者单位

    南京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中医药大学;
  • 学科 中医内科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王志英;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273.05;
  • 关键词

    癌病; 中医痰理论; 学术思想; 临床经验; 周仲瑛;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