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药液体制剂提取过程的近红外定量模型研究
【6h】

中药液体制剂提取过程的近红外定量模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

1.1 中药液体制剂

1.2 中药过程分析技术特点与分类

1.3 在线分析质量控制现状

1.4 近红外分析技术

2.目的及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

4.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银黄口服液近红外定量模型的研究

1 简介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2.2 药品与材料

2.3 银黄口服液的样品制备

2.4 有效成分绿原酸和黄芩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

2.5 银黄口服液的近红外光谱法测定

2.6 结果与讨论

3.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茵栀黄口服液提取过程的近红外在线监测模型研究

1.简介

2.实验

2.1 仪器与试剂

2.2 药品与材料

2.3 样品的制备

2.4 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2.5 茵栀黄提取液的近红外光谱法测定

2.6 结果与讨论

2.7 结论

3.总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三拗汤提取过程的近红外定量模型研究

1.简介

2.实验

2.1 仪器与试剂

2.2 药品与材料

2.3 样品的制备

2.4 待测指标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2.5 三拗汤的近红外测定

2.6 结果与讨论

3.总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众所周知,药品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因此,对药品而言,其内在质量的优劣,过程控制远比结果检验重要。
  中药液体制剂大多为复方制剂,处方药味的提取、分离、精制、浓缩、干燥等一系列操作,不仅会改变各药味原有的物理性质,更能改变其化学组成。中药液体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稳定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行业内研究的难点。现代学者对中药制剂质量的认识不再只是对终端产品进行质量检测,而是侧重于对生产制备过程的实时监控,以确保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的产品质量均稳定可靠。
  本课题以银黄口服液等三个中药液体制剂为代表,探讨近红外分析技术在上述制剂过程控制中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以弥补现行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的不足与缺陷。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
  (1)银黄口服液的近红外分析定量模型研究
  目的:采用近红外(NIR)透射光谱技术研究并建立银黄口服液主成分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定量分析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银黄口服液中的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作为其化学真值,并建立偏最小二乘法的含量测定模型。方法:收集不同批次的银黄口服液并采集其近红外光谱信息。将偏最小二乘法结合化学真值建立起上述两种成分的定量分析模型。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以决定系数R2、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和相对分析误差RPD为评价指标,确立用于建模的最优近红外波段和光谱预处理方法。结果:绿原酸和黄芩苷的最佳建模波段为9401.6~7826cm-1,R2分别为0.9852、0.9881,RMSECV分别为0.00296、0.018,RPD分别为8.23、9.27。将上述模型用于检测未知样品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得到其预测值的马氏距离(Mash dist)均小于1,其中绿原酸的相对误差为2.12%;黄芩苷的相对误差为1.67%。结论:表明模型的预测性能良好。该方法快速、便捷、准确,可对中药制剂生产过程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茵栀黄口服液提取过程的近红外光谱在线监测模型研究
  目的:采用近红外(NIR)光谱技术对茵栀黄提取过程进行在线监测,实时反应有效成分:绿原酸、黄芩苷和栀子苷的溶出信息,并建立起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取不同时间点的茵栀黄提取液并采集其光谱信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茵栀黄提取液中的绿原酸、黄芩苷和栀子苷的含量作为其化学真值。将偏最小二乘法结合化学真值建立起上述三种成分的定量分析模型。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以决定系数R2、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和优化阶Rank为评价指标,确立用于建模的最优近红外波段和光谱预处理方法。结果:绿原酸、黄芩苷和栀子苷的最佳建模波段分别为9401.6~7498.2cm-1、9401.6~8448.9cm-1、9401.6~7498.2cm-1, R2分别为0.8873、0.9072、0.9538,RMSECV分别为0.119、0.372、0.0306,优化阶分别为6、3、6。将上述模型用于检测未知样品中绿原酸、黄芩苷和栀子苷的含量,得到其预测值的马氏距离(Mash dist)均小于1,其中绿原酸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14%;黄芩苷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47%;栀子苷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05%。结论:表明模型的预测性能良好。该方法快速、便捷、准确,可用于中药制剂工业化大生产实时监测和质量控制。
  (3)三拗汤提取过程的近红外定量模型研究
  目的:采用近红外(NIR)光谱分析技术对三拗汤的提取过程进行实时检测,并建立起主要成分麻黄碱(以盐酸麻黄碱计)、伪麻黄碱(以盐酸伪麻黄碱计)和苦杏仁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对三拗汤提取过程每分钟进行提取液采集并记录其光谱信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三拗汤提取液中的三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并作为其化学真值。将偏最小二乘法结合化学真值建立起上述三种成分的定量分析模型。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以决定系数R2、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和优化阶Rank为评价指标,确立用于建模的最优近红外波段和光谱预处理方法。结果:麻黄碱(以盐酸麻黄碱计)、伪麻黄碱(以盐酸伪麻黄碱计)和苦杏仁苷的最佳建模波段均为9401.6~7498.2cm-1,R2分别为0.9349、0.9274、0.8557,RMSECV分别为0.00972、0.00819、0.0532,优化阶分别为8、8、4。将上述模型用于检测另一批次三拗汤提取液中三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得到其预测值的马氏距离(Mash dist)均小于1,麻黄碱(以盐酸麻黄碱计)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41%;伪麻黄碱(以盐酸伪麻黄碱计)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74%;苦杏仁苷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56%。结论:表明模型的预测性能良好。既能够测定实时含量,又能够指示提取终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