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叶天士治咳用药规律及证治规律的挖掘整理研究
【6h】

叶天士治咳用药规律及证治规律的挖掘整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中医药治疗咳嗽研究概况

1.1 流行病学

1.2.病因病机

1.3.辨证论治

1.4 辨病论治

1.5 结语

2.叶天士治咳学术思想研究进展

2.1 辨治经验

2.2 处方用药

3.数据挖掘技术在医案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 叶天士治咳用药规律及证治规律的挖掘整理研究

1.研究目的

2.资料来源及研究内容

2.1 资料来源

2.2 医案和处方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3.研究方法

3.1 数据库的建立

3.2 统计分析方法

4.数据挖掘结果与分析

4.1 频数统计分析

4.2 关联规则分析

4.3 聚类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叶天士治咳证治规律探讨

2.叶夭士治咳用药规律探讨

3.叶天士治咳处方规律探讨

3.1 处方分析探讨

3.2 典型医案分析

4.结论

5.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文通过对叶天士治疗咳嗽的142例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整理,探讨其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和证治规律,总结其辨治咳嗽的学术思想和特色,寻求对咳嗽起主要治疗作用的方药配伍组合,以期对临床有所启发。
  方法:
  搜集、整理叶天士治疗咳嗽的临床医案,采用Excel2007、SPSSClementine12.0及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对咳嗽医案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探讨叶天士治咳的用药规律和证治规律。
  结果:
  频数统计结果显示,医案中涉及病位证素12项,病性证素22项,药物138味。病位证素前六项分别为肺、胃、脾、肾、表、肝;病性证素前11项分别为火(热)、阴虚、气虚、(外)风、燥等;药物前47味分别为甘草、杏仁、南沙参、大枣、桑叶、麦门冬、茯苓、薏苡仁、桂枝、白芍等;常用药物的四气以温、凉为主,平、寒次之,热性药物最少;常用药物的五味以甘类为主,苦、辛类次之,淡、酸、咸类较少;常用药物的归经以肺、胃、脾、心为主,肾、肝次之,大肠、膀胱、小肠、三焦、胆、心包较少;常用药物以补虚药为主,化痰止咳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次之,收涩药、理气药、安神药较少。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发现病位证素、病性证素、药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通过聚类分析,获得7个药物组合。
  结论:
  叶天士治疗咳嗽的规律如下:咳嗽的主要病位在肺,与脾、胃关联性较强;主要病性为火(热)、阴虚、气虚、(外)风、燥;主要证型为肺热阴虚证、胃阴虚证、脾胃气虚证、肾阴虚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常用药物以补虚药为主,化痰止咳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次之;常用药物配伍有“甘草、大枣”,“甘草、桂枝”,“甘草、白芍”、“杏仁、桑叶、南沙参”等;用药特色为“组方精简、药性平和”,“善用补虚药”,“巧用利水渗湿药”;7个聚类药物组合中D1、D2、D3、D5、D6、D7比较符合咳嗽病的用药证治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和研究意义。

著录项

  • 作者

    周金龙;

  • 作者单位

    南京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中医药大学;
  • 学科 中医内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舒莹;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249.2;
  • 关键词

    叶天士; 咳嗽; 用药规律; 证治规律; 方药配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