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黄黄连泻心汤中麻沸汤浸渍须臾的煎服法研究
【6h】

大黄黄连泻心汤中麻沸汤浸渍须臾的煎服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第一节古今争议

1煎法争议

2功效争议

3有无黄芩争议

第二节大黄黄连泻心汤配伍和方药分析

1组成和用法

2功用和主治

3组方配伍意义

4组方特点

第三节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君药大黄现代研究

1大黄化学成分研究

2大黄药效学研究

第四节大黄黄连泻心汤主要化学成分研究

第二部分实验研究

第一节大黄黄连泻心汤的高效液相色谱研究

1仪器、材料与试剂

2方法与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二节大黄黄连泻心汤动物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数据处理

4结果

5讨论

6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大黄黄连泻心汤煎煮方法古往今来争议颇多,为此通过本课题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大黄黄连泻心汤中“麻沸汤”的具体温度和“须臾”的时间范围,以明确其具体温度和时间。 方法:以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大黄素、小檗碱、黄芩苷的浸出量和大鼠的胃蛋白酶活性、溃疡指数(UI)、一氧化氮QO)、血栓素内皮素(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前列腺素(PGE2)等这几种生化指标为依据,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大黄素、黄芩苷、小檗碱三种成分的含量和麦特氏法测定胃蛋白酶活性,以Guth标准计算溃疡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法(ELISA)测定NO、ET-1、SOD、MDA、EGF、TGFβ-1、PGE2的含量。 结果:大黄素含量在70℃条件下浸渍15min浓度最高,小檗碱在100℃热水浸渍48min的条件下浓度最大,黄芩苷在85℃热水浸渍48min的时候浓度最大。A、B、C、D、E、F、G、H各组的溃疡指数均明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第F组溃疡指数最低,溃疡指数为0.33±0.58,以此为基准大黄黄连泻心汤在85℃温度下浸渍48min时使溃疡修复的效果最好;A、C、E、G各组与模型组相比,这四组胃蛋白酶活性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以此为基准大黄黄连泻心汤在100℃条件下浸渍48min效果最好;各组与模型组相比较PH值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A、B、C、D、E、F、G、H各组NO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I组与模型组比较有差异(P<0.05),E组ET-1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这两个指标为依据可以得出在85℃下浸渍15分钟效果比较好;D组SOD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E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MDA含量当中E、F、I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综合两个指标可以得出在85℃下浸渍15分钟效果最好;PGE2含量当中E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GFβ-1含量中E、G两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F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与模型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EGF含量中D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综合这三个生化指标最优的浸渍条件为85℃下浸渍15分钟。 结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动物实验,可以初步得出大黄黄连泻心汤最佳浸渍条件为85℃条件下浸渍15min。

著录项

  • 作者

    石银龙;

  • 作者单位

    南京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中医药大学;
  • 学科 中医临床基础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周春祥;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口腔科学;肿瘤学;
  • 关键词

    大黄黄连泻心汤; 浸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