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痛经方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及对前列环素、血栓素的影响
【6h】

痛经方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及对前列环素、血栓素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祖国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认识

1.1 文献古籍综述

1.2 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

1.3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治疗

2.现代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2.1 原发性痛经的流行病学概况

2.2 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

2.3 原发性痛经的西医治疗

第二部分 l临床研究

1.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痛经评分标准

1.4 痛经程度分级标准

1.5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1.6 纳入标准

1.7 排除标准

1.8 剔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项目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数据处理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临床疗效比较

3.3 安全性指标分析

3.4 研究结果

4.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立题依据

1.1 从脾肾立论

1.2 前期研究结果

2.病因病机的确立

2.1 病本为脾肾两虚

2.2 病标为寒凝、气滞、血瘀

3.治疗法则

3.1 经期活血止痛以治标——“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3.2 平时辨证求因以治本——“养血健脾,温肾助阳”

4.痛经方组方特点及药理分析

5.痛经方对前列环素及血栓素的影响

6.临床疗效分析

7.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痛经方治疗脾肾两虚型原发性痛经的痛经改善情况、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等来探讨其临床疗效;通过检测血栓素(TXB2)和前列环素(6-Keto-PGF1α)含量,探讨痛经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机制。
  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江苏省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脾肾两虚型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经期前两天至经期结束痛经方汤剂,200ml,口服,1剂/日,早晚分服;非经期健脾补肾汤剂,200ml,口服,1剂/日,早晚分服。对照组:经期前两天至经期结束服用痛经宝颗粒剂,1袋/次,2次/日,温开水冲服;非经期治疗同上。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痛经改善情况、症状积分变化及血浆TXB2和6-keto-PGF1α含量,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1.痛经疗效:治疗组痊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各个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在改善月经量、色质,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4.综合疗效:治疗组痊愈3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5.TXB2值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TXB2值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6-keto-PGF1α值比较:治疗组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6-keto-PGF1α值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7.TXB2/6-keto-PGF1α值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8.安全性指标:通过观察血常规、肝肾功能(ALT、AST、BUN、Scr)、心电图两组均未发现有异常。
  结论:痛经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确切,不仅能缓解痛经症状,还能明显改善全身症状,综合临床疗效达93.3%,且安全无毒副作用;痛经方的疗效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浆6-keto-PGF1α的水平,降低TXB2的水平及TXB2/6-keto-PGF1α的比值,改善胞宫微血管舒缩状态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