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补肾通络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
【6h】

补肾通络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1 激素调控

1.2 骨调因子

1.3 矿物质的代谢

2.传统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2.1 肾与骨质疏松

3.中药调节骨代谢作用的现代研究

3.1 中药对各项骨代谢指标的调控作用

3.2 中药调控骨代谢作用机理

4.补肾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现代分子机制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药品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讨论

2.补肾通络方相关的现代药理研究

3.补肾通络方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探讨

3.1 补肾通络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3.2 补肾通络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矿物代谢的影响

3.4 补肾通络方对Wnt/β-catenin和OPG/RANK/RANKL信号通路的调控

4.存在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研究,旨在观察补肾通络方对该类患者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的影响及其对Wnt/β-catenin和OPG/RANKL/RANK两条信号通路通路的调控作用,以探讨补肾通络方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及分子机制。
  方法:选取2016年12月01日-2017年03月30日至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60例,随机分成阿仑膦酸钠组及补肾通络方(BSTL)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同时服用钙尔奇D(600mg,每日1片),疗程3个月,观察期间不使用其他治疗骨质疏松的中西药物。治疗前后检测、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腰椎L1-4骨密度(BMD)、T值、血Ca、血P、碱性磷酸酶、骨钙素、血清β-catenin、RANKL、OPG水平。
  结果:补肾通络方组患者经治疗3月后复查腰椎BMD及T值、血钙、血磷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5),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原胶原分子N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水平均显著性降低(P<0.05),而雌二醇、钙/肌酐(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阿仑膦酸钠组患者经治疗3月后复查腰椎BMD及T值显著性升高(P<0.05),血磷、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值显著性降低(P<0.05),雌二醇、血钙、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原胶原分子N端前肽(PINP)、钙/肌酐(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3月后,补肾通络方组较阿仑膦酸钠组BMD及T值、血钙、血磷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原胶原分子N端前肽(PINP)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两组雌二醇、钙/肌酐(尿)、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通络方组患者经治疗3个月后β-catenin、OPG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RANKL以及RANKL/OPG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
  结论:补肾通络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有明显疗效,能提高骨密度,减少血清钙、磷流失,改善骨代谢,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补肾通络方通过上调β-catenin、OPG的基因表达促进成骨细胞的形成分化,抑制RANKL的基因表达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最终实现骨质疏松骨重建平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