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使用软交换技术的IP-CME及QoS研究
【6h】

使用软交换技术的IP-CME及QoS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引言

1.1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本人所做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IP-CAE介绍

2.1网络连接模型

2.2网络接口

2.3IP-CME功能模型

2.4IP-CME复用技术

2.4.1激活算法

2.4.2复用结构

2.5IP-CME处理流程

2.6G.769协议中的IP-CME传输信道控制过程

2.6.1IP-CME传输信道控制用到的几个参数表格

2.6.2控制过程

2.7IP-CME的QoS

2.7.1影响IP-CME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

2.7.2提高IP-CME服务质量的主要措施

第三章软交换

3.1软交换的背景

3.2软交换的基本概念

3.3软交换的主要功能

3.4软交换的特点

第四章H.248协议

4.1H.248协议在网络中的位置

4.2连接模型

4.2.1终结点

4.2.2关联

4.3命令

4.4描述符

4.5SDP在H.248协议中的应用

4.6事务及协议传输

4.7呼叫流程

第五章通过软交换对G.769协议的改进

5.1网络结构模型

5.2重新定义接续表

5.3重新定义短包头

5.4IP-CME传输信道控制过程

5.5IPP-ID的确定

5.6QoS考虑

第六章传输效率的仿真

6.1仿真源选取

6.2统计用户数

6.3倍增效率仿真

6.3.1不含传真的情况

6.3.2含传真的情况

第七章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目前,IP技术已经日臻完善和成熟,成为下一代网络中的核心技术。为了在IP网上实现低廉的语音、传真和话带数据的传输,ITU-T提出了IP-CME的概念,即优化IP网络的电路倍增设备。 它采用复用技术,低比特率编码等技术,优化利用IP网络资源,提高IP网络的传输性能。另外,作为NGN网络的核心技术,软交换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功能模块,软交换为下一代网络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提供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也是目前电路交换网向分组交换网演进的主要技术。 本文在综合考虑IP-CME和软交换的功能体系结构后,采用IP-CME的复用思想及软交换的控制与承载分离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IP-CME。 通过软交换的引入,论文采用H.248协议作为呼叫控制信令的同时,利用该协议在传递时还可以携带UDP端口号、语音编解码方式等参数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的复用格式,并详细描述了改进后的呼叫控制流程,及发送侧和接收侧的控制流程,还分析了其QoS特点。 最后对新的复用格式的倍增传输效率进行仿真,并对比VoIP,G.769中的IP-CME的效率,画出性能曲线,从仿真出的曲线可以看出,无论在纯语音还是部分传真的情况下,改进后的效率都要优于上述二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