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软交换技术在江西电信中的应用研究与实现
【6h】

软交换技术在江西电信中的应用研究与实现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图表清单

声明

第一章引言

1.1课题背景

1.2课题来源及本人工作

1.3本文组织

第二章NGN简介

2.1传统的PSTN网络与存在问题

2.2 NGN 概念及应用

2.2.1 NGN网络架构

2.2.2 NGN 网络特点

2.2.3 NGN的目标

第三章 NGN关键技术介绍

3.1 软交换技术

3.1.1 什么是软交换?

3.1.2引入软交换的意义

3.1.3软交换的参考模型

3.1.4软交换的对外接口

3.1.5软交换硬件平台

3.2 媒体网关技术

3.3 媒体网关控制技术

第四章 NGN网络中的标准协议分析

4.1 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架构

4.2 常用NGN协议比较

4.3 协议的分类

4.3.1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

4.3.2 H.248协议

4.3.3 H.323 协议

4.3.4 SiP协议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江西电信软交换的实现

5.1 江西电信现状

5.1.1 江西电信网络平台现状分析

5.1.2江西电信业务平台现状分析

5.1.3软交换开放的业务

5.2软交换网络层解决方案

5.2.1江西电信软交换网络结构

5.2.2 SHLR组网示意图

5.2.3 信令侧组网示意图

5.2.4 接入侧组网示意图

5.2.5 NGN 网络和原有PSTN 网络的互连互通

5.2.6 DC2平面的业务逐步割接过渡到NGN网

5.3 江西电信NGN承载网解决方案

5.3.1江西电信承载网组网方案

5.3.2骨干网网络结构

5.3.3城域网络结构(以上饶为例)

5.4 对NAT穿越的解决方案

5.4.1 ALG方案

5.4.2 Proxy方案

5.4.3两种方案应用上的区别

5.5 业务层解决方案

5.6 江西电信省内软交换网络网络组织及选路原则

5.6.1 总则

5.6.2 江西电信软交换网络组织方式及选路原则

5.6.3江西电信软交换网络路由细则

5.6.4 软交换网络计费原则

5.7不同厂家软交换设备的互通

5.7.1 网关注册

5.7.2信令协议对接

5.7.3 SS的互通

5.7.4 华为SS和中兴TG的互通

5.7.5补充业务的对接

5.7.6 中兴SS与华为新视通网络的互通

5.8 分步骤向NGN目标网络演进方案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江西电信现有业务体系是以公共交换电话网(PublicSwitchedTelephoneNetwork,以下简称PSTN)语音业务为主,辅之以智能网方式,但从目前江西电信收益分析看出,固定语音、小灵通和宽带三个主要支撑业务都呈现同比增长持续放缓的趋势,因此传统的PSTN+SCP的封闭模式不能适应中国电信未来业务发展需求。软交换将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通过AppServer/Parlay网关提供面向Internet融合业务的组网思路正好适应了中国电信网络向宽带化和IP化的发展方向。 软交换的关键技术有呼叫控制于承载分离的软交换技术、不同媒体域之间转换的媒体网关和媒体网关控制技术。软交换的标准协议主要有呼叫控制协议H.323协议,SIP协议;承载控制协议MGCP协议,H.248协议等。 软交换是江西电信下一代通信网络转型的重点内容之一。2006年江西电信基本完成了软交换网络的部署,完成了两个大区软交换和11个地市中继网关TG的建设,利用软交换平台实现了普通话音业务商用化。但如何将江西电信现有的网络和业务平滑的过渡到NGN网络,是江西电信目前面临的主要课题。本文在阐述NGN的关键技术和主要协议的基础上,从江西电信现有的网络平台和业务平台出发,研究江西电信由传统的PSTN网络向NGN网络过渡的信令侧、接入侧和承载网的解决方案、NAT穿越的解决方案以及国内两家主要厂家软交换设备的互通解决方案;最后介绍了江西电信省内软交换网络组织及选路原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