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遥感资料的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干旱监测研究
【6h】

基于遥感资料的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干旱监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引言

1.1问题的提出及背景

1.2基于遥感的旱情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1.2.1遥感监测旱情的方法

1.2.2国外遥感监测干旱的进展

1.2.3国内遥感监测干旱的进展

1.3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研究区介绍和遥感数据准备

2.1研究区基本情况

2.1.1研究区自然地理特征

2.1.2研究区环境基本状况

2.2 NOAA/AVHRR数据获取处理

2.2.1 NOAA/AVHRR数据的获取

2.2.2 AVHRR-GIMMS数据集

2.3 EOS MODIS数据

2.3.1TERRA和AQUA卫星

2.3.2 MODIS仪器

参考文献

第三章研究区旱情变化分析

3.1标准差法分析旱情变化

3.1.1资料来源与处理

3.1.2结果与分析

3.2基于植被指数的研究区旱情变化

3.2.1干旱监测中植被指数的定义

3.2.2 GIMMS NDVI数据集的处理

3.2.3结果与讨论

3.3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研究区旱情监测模型

4.1研究区旱情监测模型遥感指数的确定

4.1.1植被供水指数(VSWI)

4.1.2温度植被旱情指数(TVDI)

4.2旱情判识模型的建立

4.3研究区旱情监测模型建立和验证

4.3.1旱情监测模型的建立

4.3.2旱情监测模型的验证

4.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干旱成因及抗旱减灾对策分析

5.1“一江两河”流域干旱成因分析

5.1.1地形地貌因素

5.1.2气象水文因素

5.1.3其他因素

5.2抗旱减灾对策分析

5.2.1立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防灾减灾

5.2.2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旱灾发生的因素

5.2.3建立干旱监测预警系统,监测旱情发展动态

5.2.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抗旱能力

5.2.5提高抗旱减灾科技含量

5.2.6推行抗旱社会化管理,健全抗旱服务体系

5.3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结论与讨论

6.1系统分析“一江两河”流域土地利用情况

6.2气象、遥感资料分析研究区旱情变化

6.3建立适合西藏自治区的遥感监测模型并验证

6.4分析研究区干旱的主要成因,提出防灾减灾对策

6.5本研究创新点

6.6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致谢

展开▼

摘要

干旱的频繁发生使其成为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探索一些可行的方法监测旱情,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地观测卫星(EO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传感器因其具有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适中的空间分辨率等特点,非常适合大范围、长时期、动态的干旱监测。 本文详细的分析了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并对该地区旱情变化做了基于气象(降水量)和NOAA/AVHRR资料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的植被情况逐年好转;基于遥感指数提出了适合西藏的遥感指数参数的提取方法。从土壤-作物角度出发,利用植被供水指数和植被温度旱情指数进行旱情监测,建立了西藏自治区旱情监测模型。通过2008年西藏干旱的实例以及降水、气温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此模型能很好的用于西藏遥感旱情监测。最后针对西藏“一江两河”流域旱情的发生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灾减灾的对策。 本文的创新点有:(1)基于降水量分析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1986-2007年旱涝变化;(2)基于植被指数分析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从1997-2006年旱情变化;(3)建立并验证了西藏自治区干旱遥感监测系统。 本文系统的分析了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旱情的年际变化;弥补了运用遥感资料对该地区旱情研究的一项空白,并建立了西藏自治区遥感旱情监测模型,提高了该地区旱情监测的准确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