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太平洋冬季暖池热含量变化对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的影响
【6h】

西太平洋冬季暖池热含量变化对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

1.3 本文的研究成果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介绍

2.2 方法介绍

2.2.1 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

2.2.2 相关性t检验

2.2.3 差值场t检验

2.2.4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

2.2.5 线性回归分析

第三章 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的年际变化特征

3.1 西太平洋暖池海表温度与次表层海温的分布特征

3.2 西太平洋冬季暖池热含量的年际变化

第四章 西太平洋冬季暖池热含量变化对夏季西太副高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4.1 西太平洋冬季暖池热含量与西太平洋冬季暖池海表温度影响夏季西太副高强度的对比分析

4.2 西太平洋冬季暖池热含量影响夏季西太副高强度的可能过程分析

4.2.1 西太平洋冬季暖池热含量通过对流活动影响夏季西太副高强度

4.2.2 西太平洋冬季暖池热含量通过环流活动从而影响夏季西太副高强度

第五章 西太平洋冬季暖池热含量影响夏季副高强度的可能机制的初步探究

第六章 西太平洋冬季暖池热含量变化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讨论

7.1 研究成果与结论

7.2 本文创新点

7.3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文利用NCEP/NCAR的海表温度SST月平均资料以及GODAS资料中的次表层海温月平均资料,分析了1980-2010年西太平洋暖池区域的冬、春、夏、秋四个季节的表层及次表层海温,分别定义了西太平洋冬季暖池热含量指数与西太平洋冬季暖池海表温度指数,以此来比较西太平洋冬季暖池热含量以及西太平洋冬季暖池海表温度对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分别计算1979/1980-2009/2010年IND与1981/1982—2009/2010年WPA与1980-2010年SHI的相关系数,发现前者与夏季西太副高的强度指数的相关系数较高,为-0.59,而后者与夏季西太副高指数的相关系数仅为0.06。因此可知,当西太平洋暖池冬季热含量偏大(小)时,第二年西太副高是偏弱(强)的。
  (2)分别从对流场(OLR场、ω场和涡度场)和环流场(风场)两个方面来分析IND以及WPA对夏季西太副高的影响并将其进行对比,发现IND对夏季西太副高的影响远比WPA对夏季西太副高的影响要显著的多。同时,我们还发现,当前期西太平洋冬季暖池热含量异常偏高时,春季和夏季的菲律宾海附近都会有异常气旋的存在,使菲律宾海附近气流上升,产生对流性天气,进而释放凝结潜热,对该处上空大气进一步加热,使等压面抬高,从而使夏季西太副高的强度偏弱,反之,当前期西太平洋冬季暖池热含量异常偏低时,春季和夏季的菲律宾海附近都会有异常反气旋的存在,使菲律宾海附近气流下沉,使等压面降低,则夏季西太副高强度偏强。
  (3)从表面向下总热通量方面,分析了前期IND与春季和夏季的表面向下热通量的相关,发现在菲律宾海附近,当冬季暖池热含量异常偏高(低)时,春季和夏季的海表热通量都是偏大(小)的。因此,西太平洋冬季暖池热含量影响夏季西太副高强度的机制可以简单概括为:在冬季暖池热含量异常偏高年,在菲律宾海附近,海洋在春季和夏季对大气的热量输送会使大气升温、有上升气流产生,从而使该处产生对流性天气,释放凝结潜热,使该处上空等压面抬高,进而使夏季西太副高强度偏弱;在冬季暖池热含量偏低年,结论相反。
  (4)初步研究了西太平洋冬季暖池热含量变化对我国降水的影响,发现当前期冬季西太平洋暖池异常偏暖(冷)时,我国西北、华北以及我国东部的部分区域在春季的降水量异常偏少(多),而我国西南地区的降水量异常偏多(少),从而可以解释2010年春季西南干旱;当前期冬季西太平洋暖池异常偏暖(冷)时,我国西北和东北部分地区在夏季的降水量异常偏少(多),而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在夏季的降水量异常偏多(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