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太湖附泥藻类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6h】

太湖附泥藻类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附泥藻类的生态功能

1.2.2 附泥藻类群落演替的主要影响因子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采样点布设

2.2 样品采集和处理

2.3 数据测定

2.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太湖附泥藻类生物量时空分布及影响因子

3.1 结果

3.1.1 太湖附泥藻类生物量时空分布

3.1.2 沉积物总氮、总磷、总有机碳时空分布

3.1.3 水质指标的空间分布

3.1.4 附泥藻类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3.2 讨论

3.2.1 附泥藻类生物量时空变化原因分析

3.2.2 附泥藻类生物量影响因子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太湖附泥藻类群落组成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4.1 结果

4.1.1 太湖附泥藻类群落组成空间分布

4.1.2 太湖沉积物营养盐的垂直分布

4.2 讨论

4.2.1 附泥藻类空间垂直分布分析

4.2.2 太湖附泥藻类群落组成与其它因子的关系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附泥藻类作为初级生产者在淡水湖泊的生态系统中功能非常重要。本文以太湖作为研究区域,在2015年6月、10月和2016年4月、8月分四次对太湖附泥藻类的空间分布进行野外采样,并结合室内分析,利用液相色谱、元素分析仪以及常规的理化手段分析了附泥藻类生物量、群落组成,以及水体、沉积物中氮磷等理化指标,探讨了太湖附泥藻类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附泥藻类在内源磷释放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太湖附泥藻类生物量及群落组成有显著的时空变化规律。太湖附泥藻类生物量(以叶绿素a表征)空间异质性明显,最小值为0.07μg/g org,最大值为2.38μg/g org。附泥藻类生物量在太湖西北部及东太湖较高,在贡湖湾、梅梁湾及东部湖区沿岸带次之,在西南部湖区较低。太湖附泥藻类生物量随时间变化比较明显,相比较而言6月最低,但附泥藻类生物量随时间变化因湖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太湖东部湖区,4月附泥藻类生物量普遍高于8月;而梅梁湾和太湖西北部湖区,8月附泥藻类生物量普遍高于4月。从附泥藻类群落组成来看,太湖附泥藻类群落组成在不同湖区差别不大,但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4月,太湖附泥藻类以蓝藻(玉米黄素含量表征)占优势,其次是绿藻(叶绿素b含量表征),硅藻(岩藻黄素含量表征)相对较少;8月,太湖附泥藻类以硅藻占优势,其次是蓝藻和绿藻。附泥藻类群落各组分含量在垂直方向上均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附泥藻类群落组成在表层沉积物中差异明显,但随深度的增加,群落组成差异逐渐缩小并在一定的深度趋于一致。
  2.太湖水体及沉积物理化因子空间分布变化规律明显。太湖水体中氮磷等元素含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水体中氮磷含量在竺山湾、梅粱湾及太湖西部明显高于其他湖区;太湖表层沉积物中氮磷、总有机碳(TOC)等元素含量空间异质性显著,表层沉积物中总磷空间分布特征与水体中氮磷分布特征类似,表层沉积物总氮及TOC的含量空间分布规律与附泥藻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类似,即在太湖西北部(包括竺山湾)、梅梁湾、东部湖区(包括东太湖、胥口湾)含量较高,在西南部湖心区较低。太湖沉积物氮磷等营养盐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不同的湖区,这种变化存在着差异。
  3.附泥藻类生物量及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附泥藻类生物量分别与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TOC及孔隙度呈正相关(R≥0.039),其中与总磷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R=0.554,p<0.01)。附泥藻类生物量与水体pH呈负相关,与水体其他因子呈正相关,其中与水体NH4+-N浓度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R=0.713,p<0.01)。附泥藻类群落中除硅藻外,群落中的蓝藻、绿藻分别与沉积物TN、TP、TOC含量呈极显著的相关性(R≥0.236,p<0.01)。附泥藻类群落中蓝藻与水体浮游蓝藻呈显著负相关(R=-0.415,p<0.05)。附泥藻类群落中的硅藻、绿藻与水体浮游藻类群落中硅藻、绿藻无显著相关。

著录项

  • 作者

    王宇佳;

  •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学科 生态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宋玉芝;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Q949.208;
  • 关键词

    附泥藻类; 时空分布; 变化规律; 群落组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