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反思与重构——以社会心理学为视角
【6h】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反思与重构——以社会心理学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章法院调解研究中社会心理学方法的合理性

一、社会心理学方法的运用现状及原因

二、社会心理学分析的合理性

第二章现行法院调解制度弊端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一、一般分析

二、法院调解启动程序对调解的反动

三、庭审程序对当事人对抗心理的强化

四、促进调解的制度缺失

五、调解人不能满足其角色需要

六、调解场域与调解的背离

第三章契合当事人心理的制度重构

一、实行调审分离的结构组合

二、成立调解委员会

三、设置强制和申请的调解启动程序

四、设置当事人选择合作的指导程序

五、设置证据交换程序

六、设置调解方案秘密陈述程序

七、调解场域的客厅化

八、降低调解结案案件的受理费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在国外,法院调解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在国内,对于法院调解的研究伴随着司法的改革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中国的学术界还没有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设计具体的调解制度的研究.从社会心理学视角看,中国现行法院调解的制度设计与调解赖以生存的当事人心理相背离:调解与其启动程序相背离、庭审程序强化了当事人对抗心理、缺失从心理上促进调解的程序、调解人员不能满足其角色需要、调解场域与调解相背离.重构中国法院调解制度,应当分离调解与审判,成立调解委员会,调解场域的客厅化,降低调解结案的案件受理费,设立强制和申请的调解启动程序、指导当事人选择合作的程序、证据交换程序和调解方案秘密陈述等程序,使其契合当事人心理,具有对抗消解和合意引导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