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土地整理研究——以丹阳市为例
【6h】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土地整理研究——以丹阳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的背景

1.2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研究动态

1.4论文研究的内容

1.5研究的重点

1.6研究的方法和路线

1.6.1研究方法

1.6.2.论文框架和路线

第二章土地整理概念辨析和理论基础

2.1土地整理概念辨析

2.1.1广义的土地整理概念

2.1.2狭义的土地整理概念

2.1.3实践中的土地整理概念

2.1.4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1.5农地整理潜力

2.2土地整理的基础理论

2.2.1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人地协调理论[50]

2.2.3景观生态理论[51]

2.2.4土地经济学理论[52][53]

2.3土地整理的原则

2.3.1经济效益优先原则

2.3.2系统原则

2.3.3远近结合原则

2.3.4因地制宜原则

第三章研究区概况和土地整理动因

3.1研究区概况

3.1.1自然条件

3.1.2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

3.1.3土地利用特点[55]

3.2研究数据与资料来源

3.2.1遥感数据源

3.2.2其他数据源

3.2.3数据信息提取技术流程

3.3潜力等级的技术处理

3.4土地整理的动因

3.4.1土地整理的长远发展原因

3.4.2土地整理的现实需求原因

第四章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指标体系建立

4.1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涵义

4.2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构建原则

4.2.1地域性原则

4.2.2系统性原则

4.2.3指标独立性结合原则

4.2.4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兼顾原则

4.2.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4.3评价方案的选择

4.4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4.1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指标体系定义

4.4.2农村土地整理潜力分级

4.4.3典型样区选取

4.4.4指标体系的建立

4.4.5评价方法

4.5丹阳市土地整理实例研究

4.5.1农村土地整理数量分析

4.5.2农村土地整理质量分析

4.5.3评价指标以及指标权重

4.5.4综合整理潜力评价空间分级结果

4.5.5说明

4.6结论[78][79]

第五章经济发达地区土地整理模式设计

5.1土地整理模式概述

5.1.1土地整理模式

5.1.2土地整理模式的特征[80]

5.2农村土地整理的运作模式

5.2.1我国农村土地整理模式

5.2.2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整理模式建立

5.3农村土地整理模式实例分析

5.3.1技术支持保障

5.3.2农田规模经营作业方式

5.3.3产业化经营模式

5.3.4组织管理模式

5.3.5投资多元化模式

5.4问题

第六章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土地整理对策

6.1目前农村土地整理对策

6.1.1从产业化发展政策看,建立土地整理资金的良性循环制度

6.1.2从经营发展的角度看,实施农村土地整理集中经营战略

6.1.3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创建生态农村土地整理模式

6.1.4从科技发展的角度看,加快完善技术指导体系

6.1.5从规划设计的角度看,加强农地整理的规划设计工作

6.1.6从法律角度上来看,应健全土地整理政策法规体系

6.1.7从农户经营的角度来看,制定“用”和“养”结合的措施

6.2有地区差异的农地整理对策[108]

6.3结论和展望

6.3.1结论

6.3.2问题和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工业化、城市化的日益加剧,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要量也越来越大,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人口发展协调发展,这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土地整理作为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在有效缓解人地矛盾、解决土地利用问题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展现出土地整理的巨大发展潜力。农地整理已经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对土地整理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农地整理。大多数地区农地整理目标仍主要是扩大耕地数量,补偿建设占有的耕地,尚未进入到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为目标的阶段。这限制了土地整理的持久发展。该文结合江苏省丹阳市的土地整理活动,建立一套合理的农村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将理论应用实践,为土地整理规划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支持。在阐述这一地区土地整理潜力分布的基础上,研究经济发达地区丹阳市农村土地整理的不同的作业、组织及投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土地整理的对策和建议。该文从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土地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目标、论文框架等进行探讨。深入辨析土地整理概念以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以丹阳市为例,在遥感技术支持下提取出丹阳的研究范围和土地利用情况,介绍该文研究区土地资源的概况和开展土地整理的动因。 第三部分,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对农地整理潜力指标进行探讨,参考前人的土地整理潜力指标体系和丹阳市的实际情况,对农村土地整理潜力的指标体系进行科学的分等定级。对丹阳市不同农地整理潜力区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综合以上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整理潜力指标体系研究分析,对经济发达地区的丹阳农地整理运行模式进行初步探讨,分析丹阳市土地整理运作的实际模式。 第五部分,总结目前对丹阳市土地整理影响较大的一些对策,并对不同土地整理潜力区土地利用的方向提出一定针对性的见解和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