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抑制剂在铜钼分离中的试验研究
【6h】

新型抑制剂在铜钼分离中的试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铜、钼资源概况

1.2 黄铜矿的性质与可浮性

1.3 辉钼矿的性质与可浮性

1.4 铜钼分离药剂研究进展

1.5 铜钼分离机理研究进展

1.6 课题研究的思路、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2.1 试验矿样

2.2 试验药剂

2.3 试验所用仪器和设备

2.4 试验研究方法

第三章 单矿物浮选行为研究

3.1 硫化钠体系下黄铜矿、辉钼矿的浮选行为

3.2 巯基乙酸钠体系下黄铜矿、辉钼矿的浮选行为

3.3 QY体系下黄铜矿、辉钼矿的浮选行为

3.4 人工混合矿试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际矿石浮选试验

4.1 试样分析

4.2 低铜高钼矿石浮选试验

4.3 高铜铜钼混合精矿分离论证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矿物浮选的机理研究

5.1 抑制剂与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研究

5.2 黄铜矿表面热力学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在校期间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

展开▼

摘要

铜钼两种金属在我国的储量都比较丰富,但其矿石品位偏低、伴生现象较为严重、成分比较复杂,致使综合回收利用困难大。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铜、钼这两种有色金属的社会需求量大大增加,质量要求也更高。提高我国铜钼伴生矿石选矿技术水平,有效进行铜钼矿石分选,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本论文针对不同产地的黄铜矿,选用三种具有代表性的铜抑制剂,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实际矿石浮选试验,结合红外光谱分析技术、XRD测试等现代测试技术,探索对环境较为友好的抑铜药剂,对开发高效铜钼分离硫化铜矿抑制剂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采用煤油为捕收剂、2#油为起泡剂,以抑制剂浓度和pH为变量,考察黄铜矿A、黄铜矿B以及辉钼矿在三种抑制剂环境中的可浮性及它们之间的浮选差异。试验得出了三种药剂对黄铜矿的抑制性能:QY>硫化钠>巯基乙酸钠;用量大小关系:巯基乙酸钠>硫化钠>QY。QY因其对黄铜矿有良好的抑制性、用量小且对辉钼矿的可浮性基本没影响被选作本试验铜钼分离铜抑制剂。
  在实际矿石试验中:QY作为黄铜矿抑制剂对低铜高钼矿石和高铜低钼混合精矿中黄铜矿的抑制效果均优于硫化钠和巯基乙酸钠;试验通过浮选含铜0.056%,含钼0.11%的低铜高钼矿石,获得含钼53.05%的钼精矿,且钼回收率达86.80%,同时还获得含铜7.78%的铜精矿,铜回收率达50.01%;对新疆某含铜17.70%、含钼0.70%的铜钼混合精矿进行铜钼分离开路论证试验,获得了含钼51.51%、含铜0.37%、钼回收率为59.97%的钼精矿以及含铜22.23%、铜回收率为82.07%铜精矿。
  利用红外光谱测试技术,分析研究了黄铜矿A和黄铜矿B与抑制剂作用前后的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巯基乙酸钠与黄铜矿A、黄铜矿B发生了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吸附作用,对黄铜矿有选择性抑制;QY能与黄铜矿A、黄铜矿B发生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强吸附作用,通过热力学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基本可以判定,QY对黄铜矿也有着普遍的抑制性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