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江村教育——一个走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村庄的教育选择
【6h】

江村教育——一个走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村庄的教育选择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为什么要研究江村教育

一,问题的缘起

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三,需要厘定的概念:

第一章文化变迁中的江村

一,从《江村经济》说起

二,江村的现状

1,人口结构

2,江村经济模式

3,教育现状

三,江村地区的文化传统

1,颇具吴文化典型特征的江村文化

2,江村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嬗变

第二章江村文化影响下的江村教育

一,从文化本体论的角度:体现在江村教育中的江村文化烙印

1,体面读书人

2,学而优则富

二,从文化生成性的角度:多元价值社会背景下的江村教育

1,必然性事例

2,或然性解释

第三章当代江村人的教育价值取向

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二,江村人在教育上的价值诉求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项研究从梳理江村地区的经济模式和文化形态开始,以20世纪30年代由费孝通先生撰写的社会学著作《江村经济》为例,试图探讨江村地区的教育问题,重点阐述江村教育问题中的教育价值取向。 江村文化属于吴文化地区,具有明显的吴文化的属性和特征;江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典型的苏南模式的代表,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明显地体现在教育现象中。教育的影响不仅作用于经济的发展,还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使命,引导价值选择的形成。 从几次访谈中可以看出,江村人关注的不是“教育是什么”,也不是“教育应该是什么”,而是“受教育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他们所理解的“受教育”中的“教育”,其实不能简单理解为学校教育,更为深层的应该是地域文化沿袭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教育影响,这种影响更多地表现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既然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的样法”,那么不同的民族之所以表现出不同的特质,就在于作为“生活样法”的不同。长期生活在江村的人们,自幼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他们在江村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下,逐渐形成了江村人所特有的区域特性的文化心态和个性特点。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下的特定地域,我们需要从文化本体论、文化生成性的角度来理解江村的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关系。 教育有延续、更新和普及文化以及交流、整合不同类型文化的功能。不过,更新一种文化以及整合不同类型的文化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为更新的对象是积累了几千年的传统,这种传统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达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我们要改变传统文化中不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一面,要改变人们几千年来的已有的旧观念,要树立新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意识、新观念和新的行为方式,就必须利用教育来培养既能继承传统文化精粹,又富有创造力和时代特征的一代新人。 教育的使命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而是使受过教育的人如何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所受过训练的思维方式去解决社会问题,这才是根本。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既可以是形而上的教育价值的取向,即教育使个体人格完满和具备走向幸福的能力,也可以澄清当地人困惑的问题:学什么、为什么学。

著录项

  • 作者

    吴宇玉;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教育学原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华党生;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教育学;
  • 关键词

    教育选择; 教育文化; 江村;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