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扩张对江苏海滨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6h】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扩张对江苏海滨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自1979年引入我国沿海地区以来,面积迅速扩张,对原生海滨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当地居民经济生产活动产生了巨大负面影响,已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入侵种。为研究互花米草入侵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2008年6月在苏北海滨湿地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内选取了3个典型断面8个样点,分析互花米草入侵时间的长短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同时于2008年12月、2009年3月、4月、5月、6月、9月在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选取中路港1个典型断面共6个样点,探讨了大型底栖动物在不同小生境中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在互花米草入侵时间长短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的研究中,8个样点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1种,其中软体动物12种,占物种总数的57.1%;甲壳动物6种,占物种总数28.6%;环节动物2种,占物种总数9.5%;鱼类1种,占物种总数4.8%。结果显示:光滩生境中,软体动物多以托氏昌螺(Umbonium thomasf)、泥螺(Bullacta exarata)及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为优势种,豆形拳蟹(Philyrapisum)亦有一定的数量。随着米草群落的侵入,软体动物中的尖锥拟蟹守螺(Cerithidea largillierti)与环节动物中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则逐渐变成优势种。新生互花米草群落提高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量和丰富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米草的生长,米草群落中的底栖动物的物种数及多样性都会下降。
   在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的研究中,6个样点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2种,其中软体动物12种,占物种总数的54.5%;甲壳动物6种,占物种总数的27.3%:环节动物3种,占物种总数的13.6%;昆虫幼虫和线虫各1种,各占物种总数的4.5%。
   在中路港断面,尖锥拟蟹守螺、中华拟蟹守螺、托氏昌螺、泥螺为优势种。各季节各生境物种组成变化不大。从各样点的底栖动物生物量及生物密度来看,各季节均是光滩最高,碱蓬滩则最低。在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上,除2003年米草滩为秋季最高外,其余各季节均为春季最高。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与植物密度的呈显著的负相关。群落聚类分析显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按生境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光滩和新生互花米草滩、互花米草稳定滩及碱蓬禾草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