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炒作事件中的受众心理分析
【6h】

网络炒作事件中的受众心理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引言

1.1 时代背景与学科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综述

1.3.2 案例研究

1.3.3 理论探讨

1.4 研究意义

1.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6 本研究的总结与思考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网络炒作及其类型

2.1.1 网络炒作的概念分析

2.1.2 网络炒作的相关概念

2.1.3 网络炒作的分类

2.2 网络炒作与网络策划

2.3 网络炒作受众心理的研究

第3章 网络炒作事件的发展演变的研究

3.1 网络炒作事件的发展阶段

3.1.1 爆料阶段

3.1.2 扩散阶段

3.1.3 狂欢阶段

3.1.4 后效阶段

3.2 网络炒作事件的演变过程

3.2.1 从爆料阶段到扩散阶段的中介变量

3.2.2 从扩散阶段到狂欢阶段的中介变量

3.2.3 从狂欢阶段到后效阶段的中介变量

3.3 网络炒作事件发展与演变的影响因素

3.3.1 影响网络炒作心理的受众内部因素

3.3.2 影响网络炒作事件的外部因素

第4章 网络炒作事件的受众易感心理分析

4.1 寂寞无聊的心理

4.1.1 寂寞无聊的心理概述

4.1.2 寂寞无聊心理在网络炒作中的表现

4.2 群体焦虑的心理

4.2.1 群体焦虑的心理概述

4.2.2 网络炒作中受众群体焦虑的爆发

4.3 失衡宣泄的心理

4.3.1 失衡宣泄的心理概述

4.3.2 网络炒作中失衡宣泄的心理分析

第5章 网络炒作方式及其心理效应的研究

5.1 网络炒作事件的传播方式

5.2 网络炒作事件中的心理效应

第6章 网络炒作的具体作用

6.1 网络炒作对受众的积极作用

6.2 网络炒作对受众的消极作用

6.3 关于网络炒作的应对策略

第7章 本研究的总结及不足与展望

7.1 本研究的总结

7.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花在网络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各种网络炒作层出不穷,形态各异。随着网络炒作的发展演变,网络受众心理演变过程急需心理学的深入研究。在网络炒作中,受众的情绪与受众的动机相互作用,不断演变,受众相应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效应也会随之变化。分析网络炒作心理中的情绪与动机,尤其是网络炒作过程中网络受众的情绪激活与动机需要。考察网络炒作中受众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其行为效应,进而为网络炒作的心理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因此对网络炒作受众的心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理论探讨的方法,采用“锋芝婚变”和“郭美美事件”为例,分析了网络炒作事件的发展演变规律,以及在其过程当中,网络受众的心理及其行为后效。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文献综述,梳理了受众心理研究的发展,并对其研究进行了评议和总结;对与网络炒作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和比较。
  第二个部分是研究了网络炒作事件的发展演变及其中介变量。本文将网络炒作的发展阶段分为:(1)爆料阶段,(2)扩散阶段,(3)狂欢阶段,(4)后效阶段。
  第三个部分是研究了在网络炒作事件的演变过程中受众的易感心理,主要表现在:寂寞无聊情绪、群体焦虑心理和宣泄报复心理。
  第四个部分是分析网络炒作的传播方式及其带来的心理效应如禁果效应、去个性化效应和名人效应等。
  第五个部分是分析网络炒作对受众的作用及其应对策略,网络炒作的积极作用表现在:(1)满足受众的自我实现需求,(2)满足受众的人际交流需要,(3)促进受众的亲社会行为。消极作用表现在:(1)对青少年的消极引导作用,(2)对网络新闻发展的阻碍作用。
  第六个部分本研究的总结。分析了本研究的主要观点,以及本研究的不足,对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一些设想。
  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网络炒作研究的发展历程,初步探索研究了网络炒作的本质特征、发展阶段与演变规律。在分析网络炒作中的受众的心理状态的基础上,研究了网络炒作给受众带来的心理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了网络炒作对受众现实生活的具体影响,并从不同角度对于如何应对网络炒作分别提出了若干建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