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唐律盗罪研究
【6h】

唐律盗罪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 论

一、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的主要状况

三、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唐律盗罪概述

一、唐律盗罪的概念

(一)唐律盗罪概念的渊源

(二)唐代的“盗”和盗罪

二、唐律盗罪的立法

(一)唐律盗罪立法的历史沿革

(二)唐律盗罪规定的体系

第二章 唐律盗罪的主要内容

一、唐律普通盗罪的构成与责任

(一)唐律盗罪的构成

(二)唐律盗罪的刑事责任

(三)唐律盗罪的民事责任

二、唐律中的盗罪的特殊主体

(一)共盗

(二)亲属相盗

(三)官员犯盗

三、唐律中盗罪的特殊犯罪对象

(一)侵犯优位价值的特殊对象盗罪

(二)侵犯财产权利的特殊对象盗罪

第三章 唐律盗罪的特点

一、保护对象的复合性

(一)唐律盗罪首先保护的是封建统治秩序

(二)唐律盗罪其次保护的是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

二、立法的科学性

(一)罪名体系的科学性

(二)罪刑规则的科学性

三、责任的严厉性

(一)责任内容的严格

(二)责任减免规则的限制适用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盗”字最初作名词使用,泛指坏人。西周以前,表示“盗”的行为的词汇有“寇”、“攘”等。春秋战国时期,“盗”用作名词表示行盗之人;也有做动词用,表示窃盗或为盗。《睡虎地秦墓竹简》和《张家山汉墓竹简》均见“盗盗人”一语。东汉许慎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提出“盗”的定义是“厶利物”。魏晋南北朝时,“盗”字更加明确了侵犯财产的含义。西晋张斐从律学角度提出“盗”的定义“取非其物谓之盗”。《唐律疏议》中单用“盗”字作动词用,多仅指窃盗,或兼指强盗和窃盗;但隋唐史籍记载中使用的“盗”字多做动词用,指强盗。
  唐律盗罪立法可以溯源至战国李悝《法经》。《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未见盗律,但《法律答问》中有许多与盗罪相关的内容,可以勾稽出《盗律》存在。汉初“约法三章”中就有盗罪。沈家本先生对包括盗律在内的汉律进行了细密的考证。《张家山汉墓》竹简中可见完整的盗律。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律典体例多次变动,盗律的篇名、内容也有调整。《北齐律》首次将《盗律》和《贼律》合为一篇,名《贼盗》,列第七篇;这个体例为隋唐律典所沿袭。
  唐代律典颁布之前,作为临时刑事法律的十二条约法和五十三条格都有惩治盗罪的规定。《唐律疏议》中,盗罪规定在第七篇《贼盗》四卷中的后两卷,即第十九、二十卷。唐后期通过格、诏敕等方式修改了盗律,加重了盗罪的刑事责任。
  唐律上盗罪可以分为普通盗罪和特殊盗罪。普通盗罪指唐律总第281条的强盗罪和总第282条的窃盗罪。《唐律疏议》对强盗的定义是以威若力取财。这与现代刑法理论上关于抢劫罪的定义极为相似。《唐律疏议》对窃盗罪的定义是潜形隐面取财,其实质特征在于盗取行为的平和性。唐律针对不同财物规定了灵活的既遂标准。在故烧人舍物及积聚之物而盗、因窃盗过失杀伤人等情形下唐律亦有严密的认定规则。唐律盗罪实行计赃论罪的方法确定责任。窃盗罪无死刑,量刑幅度为笞五十至加役流;强盗罪刑重,量刑幅度是徒二年至斩。唐律对累盗三犯加重处罚,自首者征正赃免罪。盗罪的民事责任的承担实行倍赔规则。
  唐律上的特殊盗罪可以分为特殊主体盗罪和特殊对象盗罪。特殊主体盗罪包括共盗、亲属相盗、官员犯盗。对共犯窃盗,依首从犯论罪;共犯强盗,则不分首从,一以律论。此外,唐律对共盗过程中的身份变化、共盗有杀伤情节做了周备的规定。对亲属相盗,唐律规定以亲等递增而减轻责任;对官员犯盗,规定了较重的责任,并且限制其使用特权减免刑罚。
  唐律上的特殊对象盗罪可以分为侵犯优位价值的特殊对象盗罪和侵犯财产权利的特殊对象盗罪。前者的保护对象包括封建皇权、行政管理秩序和社会公共秩序等。此类罪不计赃论罪;计赃重于凡盗者,计赃以凡盗加一等论。后者包括盗土地、盗田园内瓜果盗刈伐积聚之物;这三类罪难以用强盗、窃盗罪名衡量,故唐律别做规定。
  唐律盗罪的立法特点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保护对象的复合性,其首先保护的是封建统治秩序,其次保护的是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唐律盗罪保护人身权利体现出平等性。二是盗罪立法的科学性,表现在罪名体系的科学性和罪刑规范的科学性。三是盗罪责任的严厉性,其不仅规定了严厉的刑事、民事责任,而且犯盗罪时,责任减免的优待规则多被限制适用。

著录项

  • 作者

    李思渊;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法律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董长春;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侵犯财产罪;
  • 关键词

    唐代; 盗罪; 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