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列宁和平共处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6h】

列宁和平共处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言

第一章 列宁“和平共处”的理论

一、列宁“和平共处”理论的形成

(一)形成“和平共处”理论的国际国内背景

(二)“和平共处”理论的形成过程

二、列宁和平共处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主权独立和经济互利是和平共处的基本出发点

(二)“以斗争求生存,以生存求发展”是和平共处的辩证法则

(三)经济竞赛是推进和平共处的决定性力量

(四)积累战胜资本主义的物质力量是和平共处的战略目的

第二章 邓小平赋以和平共处理论新的内容

一、广泛发展中国与他国关系,建立国际新秩序

(一)对“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发展同他国关系”外交观的新阐述

(二)率先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秩序观

二、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党际关系

(一)尊重各国党独立自主的地位,反对别国党发号施令

(二)各国政党之间应该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三)不以意识形态差异作为党际关系亲疏标准

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决国际争端

(一)用“一国两制”解决国内问题以消除国际冲突

(二)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解决领土争端

(三)和平协商,合情合理地解决边界纠纷

第三章 江泽民的“新安全观”发展了和平共处理论

一、“综合安全观”对和平共处思想的新发展

(一)政治安全是和平共处的前提

(二)经济安全是和平共处的基础

(三)国防安全为和平共处提供保障

(四)科技信息安全是和平共处的关键

二、新时期“一国两制”思想丰富了和平共处的内涵及理论体系

(一)“港人治港”“澳人治澳”过程中继续推进港澳同内地和平共处

(二)八项主张”阐明以和平共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和诚意

第四章 胡锦涛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促进了理论发展

一、大国关系良性互动

(一)促进中美互动,拓宽和平共处的领域

(二)加强中俄互动,巩固和平共处的基础

二、积极构建和谐周边

(一)建设和谐上合组织,谱写和平共处的新篇章

(二)构建和谐亚太,共创和平共处的新局面

三、全方位推进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一)加强中非多领域战略合作以实现长期和平共处

(二)共筑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以深化和平共处的层次

四、认真履行国际责任以推进和平共处

(一)“携手应对核安全挑战”,中国继续为实现核安全作努力

(二)“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中国将继续响应并做表率

(三)“同舟共济,共创未来”,中国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提出了和平共处的理论,其内容包括和平共处的基本出发点是主权独立和经济互利,决定性力量为经济竞赛,动态辩证法则表现为“以斗争求生存,以生存求发展”,最终战略目的是积累战胜资本主义的物质力量。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此为依托发展了列宁和平共处的理论,先后提出以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新秩序、发展国家间关系、处理党际关系和解决国际争端等思想。江泽民提出的新安全观也丰富了和平共处理论,新安全观体系中集“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科技信息安全”为一体的综合安全观和“八项主张”都是对列宁和平共处理论的新发展。胡锦涛在前人基础上,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更进一步发展了列宁和平共处理论,由于他的大力宣传和实践努力,真正和平共处的国家关系、地区环境和国际秩序正加快实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