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江苏省能源碳排放与环境质量关系研究
【6h】

江苏省能源碳排放与环境质量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碳排放相关问题研究

1.2.2 环境质量研究概述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江苏省能源碳排放现状及其空间格局演化

2.1 江苏省能源碳排放量估算

2.1.1 能源碳排放的相关概念及计算公式

2.1.2 数据来源

2.2 江苏省能源碳排放现状

2.2.1 江苏省能源消费总量特征及变化趋势

2.2.2 江苏省能源碳排放现状

2.2.3 江苏省13地市能源碳排放演变

2.3 江苏省能源碳排放空间格局演化

2.3.1 江苏省能源碳排放演化阶段划分

2.3.2 能源碳排放总量空间格局变化

2.3.3 人均能源碳排放量空间格局变化

2.3.4 能源碳排放强度空间格局变化

第三章 江苏省环境质量及其演化

3.1 江苏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3.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1.2 江苏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 江苏省环境质量定量评价

3.2.1 评价方法

3.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3.2.3 江苏省环境质量评价

3.3 江苏省环境质量演变及其格局演化

3.3.1 江苏省环境质量指数演变

3.3.2 江苏省13地市环境质量指数演变

3.3.3 江苏省环境质量差异格局演变阶段划分

3.3.4 江苏省环境质量差异格局演变

第四章 基于VAR的江苏省能源碳排放与环境质量时间序列分析

4.1 分析方法

4.1.1 向量自回归模型

4.1.2 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

4.2 实证分析

4.2.1 序列平稳性ADF检验

4.2.2 协整检验

4.2.3 格兰杰因果检验

4.2.4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4.2.5 方差分解分析

第五章 江苏省能源碳排放与环境质量关系的面板数据分析

5.1 面板数据模型

5.1.1 厦板数据模型的分类

5.1.2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5.1.3 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

5.2 数据来源及指标分析

5.2.1 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

5.2.2 江苏省能源碳排放和环境质量演化对比分析

5.3 实证分析

5.3.1 单位根检验

5.3.2 模型的选定与回归方程的估计

5.3.3 协整检验

5.4 结果分析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不足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1990-2010年江苏省和13个地市的工业各项能源的消费量、江苏省工业“三废”的排放和治理、人口和GDP等相关数据为基础数据,利用IPCC给出的能源碳排放系数计算出江苏省及其各地市的能源碳排放量、人均能源碳排放量和能源碳排放强度;借助SPSS18.0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计算得出江苏省及其各地市的环境质量指数。在此基础之上,运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突变点分析,以2000年、2004年和2010年为特征时点探讨了江苏省能源碳排放总量、人均能源碳排放量、能源碳排放强度和环境质量指数的格局演化。在此基础上建立VAR模型,并利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判断1990-2010年江苏省能源碳排放和环境质量之间的时间演变关系。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对二者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得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影响过程和方向。最后建立面板数据模型,通过论证选择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于江苏省13个地市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江苏省能源碳排放和环境质量的相关关系。
  本文从江苏省省级层面和13个地市层面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①江苏省能源消耗不断增加,能源碳排放总量和人均能源碳排放总量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但增长率开始变小,能源碳排放量和人均能源碳排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能源碳排放强度经历了先增加后降低的过程,其分布格局为“中间低,两头高”的双心格局;
  ②江苏省的环境质量指数演化趋势和13个地市的环境质量指数演化趋势总体一致,除了略微的波动之外,基本为下降趋势,而环境质量的分布格局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分布格局;
  ③VAR模型结果显示,江苏省的能源碳排放量和环境质量之间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能源碳排放量的增加对环境质量的恶化有一定贡献但并不起决定作用,而江苏省的环境质量状况具有较大的惯性;
  ④江苏省13个地市的能源碳排放和环境质量的分布格局呈现高度的负向一致性分布,具有高度负相关,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南京市和苏州市的能源碳排放对于环境质量的变化有较大作用,而宿迁市、连云港市、盐城市等地市能源碳排放对于环境质量的改变则贡献较小,正好印证了前面对于能源碳排放和环境质量相关性的定性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