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群体性冲突中的被洞悉错觉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6h】

群体性冲突中的被洞悉错觉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群体性事件

1.3.2 冲突中的社会认知偏差

1.3.3 被洞悉错觉

1.4 现有研究的不足

1.4.1 目前被洞悉错觉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1.4.2 被洞悉错觉在冲突领域内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1.4.3 在冲突的研究中也忽略了对被洞悉错觉的关注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思路

2.3 实验方法

2.3.1 实验对象

2.3.2 实验设计

2.3.3 研究工具

2.4 基本假设

第3章 研究程序

3.1 预备实验

3.2 正式实验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统计处理

4.2 角色启动

4.3 当地村民角色组的被洞悉错觉

4.4 邻村村民角色组的被洞悉错觉

4.5 当地村民角色组和邻村村民角色组的被洞悉错觉比较

4.6 当地村民角色组和邻村村民角色组自我愤怒情绪的比较

4.7 副镇长角色组对不同角色愤怒指数评估的比较

4.8 自我卷入程度与自我知觉的被洞悉感

4.9 权力感与自我知觉的被洞悉感

4.10 其他认知评价的比较

4.10.1 三种角色被试对政府部门处理问题的态度的认识

4.10.2 三种角色被试对政府部门处理方式的认识

4.10.3 三种角色被试对补偿标准的评价

4.10.4 冲突弱势群体被试组在问题解决行为模式上的选择

4.10.5 冲突弱势群体对待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态度偏差

第5章 讨论

5.1 群体性冲突中直接利益群体的被洞悉错觉

5.2 非直接利益群体的被洞悉错觉

5.3 不同情绪强度下的被洞悉错觉

5.4 自我卷入程度与自我知觉的被洞悉感

5.5 权力感与自我知觉的被洞悉感

5.6 冲突双方对事件处理的评价态度

5.7 冲突弱势群体一方的行为模式认知偏差

5.8 冲突弱势群体对待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态度偏差

第6章 结论

第7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当地村民角色组实验材料

附录2 邻村村民角色组实验材料

附录3 副镇长角色组实验材料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我们的日常互动中,想要隐瞒或者传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时,我们总是会高估自己被洞悉的程度,Gilovich将它定义为“因为过高估计他人对自己的洞悉水平而产生的被看穿的错误知觉,我们称之为被洞悉错觉(illusion of transparency)。” 这种错觉已经在许多人际交往的领域内被证实,包括演讲、谈判、亲密关系等,本研究希望将这一错觉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展。我们知道,当代社会群体性冲突事件频繁发生,而认知偏差是冲突发生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被洞悉错觉正是认知偏差的一种。本研究通过自编冲突案例的实验材料,启动三种角色(包括冲突一方的直接利益群体,非直接利益群体,冲突另一方优势群体)来研究群体性冲突的过程中不同群体的被洞悉错觉,并且进一步了解不同角色对群体性冲突事件的其他认知评价。 研究结果显示: 1、在群体性冲突中,直接利益群体会存在被洞悉错觉,即高估了冲突另一方对自己愤怒情绪的洞悉程度。 2、在群体性冲突中,参与冲突的非直接利益群体也存在被洞悉错觉,并且这种错觉的强度要大于直接利益群体。 3、在冲突发生的不同阶段,愤怒情绪强度不同,被洞悉错觉程度也就不同,愤怒情绪强度越高,被洞悉错觉越大。 4、在群体性冲突中,自我卷入程度与自我知觉到的被洞悉程度之间呈现正相关,自我卷入程度越高,自我知觉到的被洞悉感就越强。 5、在群体性冲突中,权力感与自我知觉到的被洞悉感之间呈现负相关,权力感越低,自我知觉到的被洞悉感就越强烈。 6、冲突中的直接利益群体、非直接利益群体、冲突优势群体三者之间对冲突的其他认知评价存在差异,包括对补偿标准的评价,对政府处理能力的评价,对采取不同行为模式认知、对自我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

著录项

  • 作者

    刘恋;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小平;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自动化基础理论;医用一般科学;
  • 关键词

    群体性; 错觉;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