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教师伦理:现实样态与未来重构
【6h】

教师伦理:现实样态与未来重构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一、教师知识研究:教师伦理是教师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师角色与身份认同研究:教师的伦理者角色

三、教师伦理与教师个人道德的关系研究

四、教师伦理教育研究

五、教师职业道德与伦理规范研究

六、教师伦理现状研究

七、教师伦理问题研究

八、已有研究的评价与启示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假设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四、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教师伦理及其教育价值

第一节 教师伦理概述

一、“伦理”与“道德”解读

二、教育、道德与教师

三、伦理学理论形态与教师伦理的价值取向

四、教师伦理与教育专业

五、教师伦理的内涵

六、教师伦理的基本范畴

第二节 教师伦理的特征

一、实践性

二、关系性

三、层叠性

四、生活性

五、共生性

六、无边界性与限度

第三节 教师伦理的教育价值与时代挑战

一、教师伦理反映了教育的伦理特性

二、教师伦理是教师自身完满生活的诉求

三、教师伦理对学生发展有重要影响

四、教师作为伦理者角色的时代要求

第三章 教师伦理的关系构成与价值范畴——基于文本分析的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二、文本分析的具体步骤

第二节 教师伦理的关系维度与价值内容

一、教师与学生

二、教师自身

三、教师与职业

四、教师与学校社会

五、教师与家长

六、教师与同行

第三节 教师伦理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一、道德影响

二、激发学习兴趣

三、习惯与方法培养

四、心理情感关怀

五、树立信心

六、心智启发

第四节 结果讨论

一、教师伦理基本的关系构成

二、不同群体对教师伦理构成理解有所不同,但表现出一些共性

三、教师伦理以教师作为的“应当与否”为价值范畴

第四章 教师伦理的现实样态——基于江苏四所城市初中教师的调查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一、被试构成

二、测量工具

三、统计处理

第二节 调查的数据与分析

一、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结果讨论

一、“教师与学生’’是反映教师伦理总体状况最具代表性的维度

二、教师与学生反映的结论有相互佐证的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

三、问卷调查与文本分析的结论比较

第五章 教师伦理的重新审视

第一节 教师伦理构成的设想

一、教师伦理理想:“好”教师的道德目标

二、教师伦理关系:以“教师如何对待学生”为核心

三、教师伦理价值:“应当”的范畴

四、教师伦理边界:从规范到德性

第二节 教师伦理重构之可能——为了学生的发展

一、回归天职:教师共同体伦理责任的唤醒

二、学生发展的第一要义

三、关注教师经验,淡化量化考核与底线要求

四、一体化是教师伦理教育的重要路径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取得相关成果情况

后记

展开▼

摘要

今天的教师面临着许多非专业化干预,教师的道德选择变得复杂与困难。许多看上去“为你好”的教育意图,可能实际上只是在很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升学要求,满足于家长的需要,或者是追求教师自身利益,而教育的本真、学生发展的要求被忽略了,导致教育精神迷失与道德冷漠。何以为师?成为教师什么最重要?这些现实困扰既关系到教师自身完满生活的诉求,也直接或间接地与学生发展紧密相关。本文基于这一背景,以理论思考与现象关注结合的视角对教师伦理现状与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本文首先分析了教师伦理的内涵、特征及其教育价值。“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标,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标。”教育具有道德意义的内涵,那么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人的要素,就是“教育人”。而且,教师不仅是以个体的道德修养来实现这一使命,由于教育活动的特殊性,教师也是作为共同体的存在对学生发生着重要影响。因而,人们对教师伦理就有了期待。许多研究者也很早看到,作为伦理者角色的教师与学校系统的价值体系对学生具有潜在影响。教师伦理与教师专业化密切相关。把教师看作专业人员,教师伦理是指教师表现其教育作为时所参照的专业规范与责任。教师伦理反映了教育的伦理特性,是教师专业性质的重要标志,是教师共同体的道德担当。教师伦理具有实践性、关系性、层叠性、生活性、共生性、无边界性与限度等特征。 随后,运用观察、访谈以及文本分析的方法探究了教师伦理在人们心目中的理解与期待,描述了教师伦理的关系维度与核心内容。教师伦理是教师反映在与学生、与学校及社会、与同行、与家长、与职业以及教师对待自身等关系中的道德规范与责任。教师伦理对学生的影响表现在道德影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习惯与方法、心理情感关怀、树立信心以及心智启发等方面。 以文本分析的结论为架构,本文进一步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了教师伦理的现实样态。研究发现,当前教师伦理总体情况良好,但在不同的关系维度上有一定差异。其中,“教师与学生”这一维度与教师伦理总体状况相当一致,说明“教师与学生”是能够反映教师伦理总体水平最具代表性的维度;“教师与同行”维度上总体水平最高;“教师与家长”、“教师与职业”维度总体水平都略低于总平均数。另外,不同的调查对象对教师伦理现实样态的反映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一定差异。如,在对于“教师是否理解学生”,“教师对学生生活、健康、心理的照顾”等方面的评判,教师与学生的看法比较一致;而在另一些价值如对于教师“关爱”、“公正”的评判,教师则明显高于学生。 研究力图揭示人们心目中对教师伦理的期待与教师伦理现实样态之间的距离。重新审视教师伦理,研究发现:“好”教师之道德目标是教师伦理的理想;教师伦理关系以“教师如何对待学生”为核心;“应当与否”是教师伦理的价值表现;从规范到德性体现了教师伦理的边界。为此,教师伦理重构需要唤醒教师共同体的伦理责任;需要不仅关注教师自身发展,更要关注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需要淡化教师量化考核,关心教师的伦理实践;需要建构一体化教师伦理教育路径。

著录项

  • 作者

    朱水萍;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学生发展与教育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高德胜;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教育学;
  • 关键词

    教师伦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