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合同法上减轻损失规则的适用研究
【6h】

合同法上减轻损失规则的适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减损规则的基本理论

一、减损规则的定义、性质及功能

(一)减损规则的定义

(二)减损规则的性质

(三)减损规则的功能

二、减损规则的理论基础

(一)经济效益论

(二)诚信论

(三)近因论与惩罚论

(四)信赖利益优先论

三、减损规则的起源及发展

第二章 减损义务的承担者

一、非违约方承担减损义务

二、合同双方承担减损义务

三、第三人承担减损义务

第三章 减损规则的适用措施

一、减损措施“合理性”的判断

(一)“合理”的基本判断标准

(二)影响合理性的其他因素

二、减损措施的类型化

(一)停止履行

(二)继续履行

(三)替代交易

(四)接受违约方新的要约

三、减损措施所生费用的承担

第四章 减损规则的适用与其他民法制度的协调

一、减损规则与过失相抵

(一)过失相抵的比较法考察

(二)减损规则的适用与过失相抵的协调

二、减损规则与损益相抵

(一)损益相抵的理论基础

(二)减损规则的适用与损益相抵的协调

三、减损规则与实际履行

(一)实际违约时减损规则与实际履行的冲突与协调

(二)预期违约时减损规则与实际履行的冲突与协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减损规则,又称减轻损失规则,作为英美合同法中一项古老的规则,其用以限制损害赔偿范围。该规则如今已为诸多国家立法及判例所承认与采纳,并被国际公约等国际性法律引入。我国1986年颁布了《民法通则》,该法第114条首次纳入了减损规则,但有关减损规则的规定较为原则与概括,在实践中存在法律适用的困境。然而,我国1999年颁布的《合同法》第119条从一定程度上改进了《民法通则》第114条之规定,对减损费用的承担进行了补充规定。理论界对于减损规则欠缺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实务中对减损规则也仅停滞于法条引用之层面,使得该规则在我国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本文从减损规则的基本理论为出发,以减损措施的合理性判断与类型为论证重点,并将减损规则与相关民法制度进行适用比较,以期对减损规则进行一个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以期为我国司法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减损规则的概念、性质及功能;第二部分阐述了减损规则的理论基础,提出经济效益论、诚信论、近因与惩罚论及信赖利益优先论共同为减损规则提供理论支撑;第三部分阐述了减损规则的起源及发展。 第二章阐述了减损规则的适用主体,提出除非违约方之外,违约方及第三人亦有承担减损义务之必要,这亦是当代合同法价值取向由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的内在要求。 第三章提出并解决减损规则的关键问题——减损规则的适用措施。本章对减损措施的合理性判断进行了详尽阐述,并提出了两个判断标准——善意标准和理性人标准,同时对影响合理性的其他因素进行了进一步分析。而后,作者结合司法案例及理论学说将减损措施类型化为停止履行、继续履行、替代交易及接受违约方新的要约四种。 第四章内容围绕减损规则与相关民法制度的适用关系展开,对减损规则与过失相抵的区别、减损行为所生利益是否适用损益相抵以及减损规则与实际履行制度的冲突与协调三个方面进行了着重论述。

著录项

  • 作者

    闵仁;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法学;民商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世华,黄和新;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国际法;
  • 关键词

    合同法; 减轻损失规则;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