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百度指数的中国大陆5A级景区旅游信息流网络空间格局研究
【6h】

基于百度指数的中国大陆5A级景区旅游信息流网络空间格局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旅游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1.1.2 互联网时代必然要求

1.1.3 旅游业转型升级现实需求

1.1.4 旅游信息流研究亟待加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指导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进展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网络信息地理学研究进展

2.1.1 国外网络信息地理学的研究进展

2.1.2 国内信息地理学的研究进展

2.1.3 研究述评

2.2 旅游流研究进展

2.2.1 国外旅游流研究进展

2.2.2 国内旅游流研究进展

2.2.3 研究述评

2.3 A级景区研究进展

2.4 相关理论基础

2.4.1 社会网络理论

2.4.2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2.4.3 位序规模理论

2.4.4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3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3.1 研究区概况

3.2 5A级景区空间分布特征

3.3 数据来源

第4章 5A景区网络关注度空间分析

4.1 数据处理

4.2 分布特征

4.3 分布规律

第5章 5A景区旅游信息流空间格局

5.1 网络构建方法

5.2 二分矩阵构建

5.3 网络特征分析

5.3.1 密度分析

5.3.2 中心度分析

5.3.3 扩散指数分析

5.3.4 结构洞分析

第6章 机理分析及相关建议

6.1 旅游信息流网络空间形成机理

6.1.1 地理空间因素

6.1.2 网络空间因素

6.1.3 流空间

6.2 相关建议

6.2.1 对不同主题类5A级景区应该有所侧重

6.2.2 对不同地带5A级旅游景区宣传营销应该有所侧重

6.2.3 不同省份5A级旅游景区宣传营销应有所侧重

6.2.4 强化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流空间”是近年来网络信息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全国5A景区旅游信息流网络空间对于提升景区服务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促进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借助百度指数搜索平台,搜集5A级景区2014年度日均网络关注度作为本研究的原始基础数据,进一步利用百度指数构建省域旅游信息流网络,结合ArcGIS空间分析与UCINET社会网络分析,对全国5A级景区旅游信息流网络空间进行研究。围绕“理论归纳——数据收集——网络构建——要素测度——空间分析——形成机理——提升路径”的研究主线,注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总结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尝试揭示省域旅游信息流空间分布的一般性规律。
  本研究主要结论有:①全国5A级景区空间分布具有典型的地形特征与地带特征,其空间分布与省域旅游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地域耦合性,但在部分省份也存在着特殊现象。全国5A级景区网络关注度具有一定的主题特征。②全国5A级景区网络关注度数值总和最大的为建筑与设施类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均值最大的为天气与气象类旅游景区,景区网络关注度数值与均值最小的都为旅游商品类。③省域旅游信息流具有一定的网络特征。通过密度、中心度、扩散指数、结构洞等指标的分析,可总结出其地带分布规律。④5A级景区旅游信息流空间实质上是流空间的一种特殊形式,受实体地理空间与虚拟网络空间相互影响:地理空间因素是旅游流信息空间形成的基础,网络空间因素通过促进或阻碍地理空间因素,进而对旅游信息流空间产生影响。
  未来针对不同主题类5A级旅游景区,应采取不同的宣传营销策略:进一步强化建筑与设施类、天气与气象类5A级旅游景区的宣传营销;未来应重点做好中部地区5A级景区网络市场营销,积极推进西部地区5A级景区网络市场营销,逐步完善东部地区5A级网络市场营销;未来针对不同省份5A级旅游景区,应采取不同的宣传营销策略。全国5A级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尊重科学旅游观,强化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