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秘鲁维鲁河谷聚落形态研究评述
【6h】

秘鲁维鲁河谷聚落形态研究评述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研究背景

一、戈登聚落考古在国际上的影响与存在问题

二、《维鲁河谷》一书的基本介绍

第二章 关于戈登·威利聚落与聚落形态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一、遗址、聚落与社区

(一)遗址

(二)聚落

(三)社区

小结

二、戈登关于划分聚落与聚落关系的研究

(一)理论与方法

(二)戈登区分出的各个时期社会组织

三、戈登有关聚落群体相互关系的研究

(一)面积大小

(二)中心位置

(三)特殊聚落的数量

小结

第三章 对于戈登聚落划分方法的评析

一、戈登·威利在《维鲁河谷》中对聚落考古所做的贡献

(一)使用聚落分布来研究聚落之间的关系

(二)文化内涵

(三)空间距离

(四)地形地貌

(五)图文结合

(六)地理单元

(七)注重人口

小结

二、戈登·威利方法存在的部分问题

(一)戈登所复原出来的聚落关系类型前后变化缺乏连续性

(二)对于遗址和“聚落”关系的模糊

(三)对于聚落与“共同体”关系的模糊

(四)在“地形地貌”原则上的自相矛盾

(五)人口与强弱明显不符合

(六)对于社会组织内在动力的模糊与淡化

(七)在“空间距离”原则上的自相矛盾

第四章 “聚落群聚”视野下维鲁河谷聚落形态再研究

第一节:聚落群聚形态理论

第一小节:基本概念分析

第二小节:聚落群聚理论的适用性

第三小节:群落与组织的关系

第二节:进一步溯源——动物行为学的补充

第一小节:中程理论

第二小节:动物行为学材料

第三节:民族学资料的比较

第四节 维鲁河谷聚落形态分析

第一阶段:聚落群

第二阶段:聚落群团

第三阶段:聚落集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总共四个章节来展开讨论。
  第一章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戈登的研究对于世界聚落考古的巨大影响,同时指出他存在三大主要问题。第一,乱用现代“社区”概念研究古代社会组织状况;第二,过分重视特殊建筑的功能;第三,构建起来的社会体系常常自相矛盾。第二部分介绍了戈登·威利1953年发布的《秘鲁维鲁河谷史前的聚落形态》一书的基本情况,通过对全书结构的梳理,说明该书第四部分分析的关键性。
  第二章主要讨论戈登·威利“聚落与聚落形态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戈登不仅是系统的聚落考古行为的开创者,也是第一位利用此类资料来展开聚落考古研究的学者。但是戈登没有提出一套十分明确细致的聚落考古理论,他的思想更多的是反映在全文的图表和文字之中。所以第二章的主要精力是利用《维鲁河谷》内戈登的分析来复原他的聚落考古的理论与实践。本章节首先回顾了遗址、聚落和社区之间的区别,分析戈登是如何通过聚落这个中间概念来实现从遗址分布到社区研究的转换。其次,复原戈登在划分聚落与聚落关系时的各种原则,主要包括空间距离、地势地形、特殊遗址、面积大小等标准;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梳理戈登所划分出的各级聚落与聚落所组成的社会组织的数量、形式和类型。第三,复原戈登划分聚落群体的原则,主要包括面积大小、中心位置、特殊聚落数量;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做出了初步的数量统计。
  第三章则是在第二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出戈登的理论与实践在聚落考古上的贡献,包括使用聚落分布来研究聚落之间的关系以及重视文化内涵、空间距离、地形地貌、图文结合、地理单元、注重人口等因素的分析。同时本章从一些具体的例子出发,指出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总结戈登的研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第四章计划用其他的考古学理论去重新看待维鲁河谷的基础资料部分,展开和戈登不同的分析,并就此解答第三章所存在的一些未能解决的问题。考虑到使用的“聚落群聚”的理论比较抽象,所以在第四章先做一个理论的铺垫。其中,动物行为学主要是追溯人类“聚落群聚”行为的来源,其本质是从动物进化来的“领地行为”;民族志则是列举了永宁纳西族的婚姻制度下的聚落分布,形成一个横向的比较。最后,文章对维鲁河谷的聚落状况以及其所反应的社会组织按照时代进行复原。并且根据组织的水平差异,文章将维鲁河谷的组织状况主要分成聚落群、聚落群团、聚落集团三个阶段,并且分析了各个阶段和戈登的差异。
  戈登的聚落考古的本质就是从田野考古遗址调查材料借助“聚落”这个跳板概念上升到社区研究,以实现社会组织的复原研究的目的。

著录项

  • 作者

    范健泉;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考古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裴安平;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K887.788;
  • 关键词

    考古学; 聚落形态; 维鲁河谷; 秘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